刘英楠

彭桓武风范感动世界物理年
2007-03-02 18:09
来源:科学时报
 
2005年6月3日,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名誉主席朱光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朱祖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等80余位院士及400多位我国物理学工作者齐集清华大学,研讨物理学家彭桓武院士的学术思想,纪念他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祝贺他九十寿辰健康幸福。
 
作为我国理论物理学的开创者,彭桓武先后执教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第九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领导职务。不但自身为我国第一代原子弹与氢弹研究和理论设计做出重要贡献,还为我国指导、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学生、同事遍布我国物理学界和原子能科学界,是“大家推许的大家”、“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
 
彭桓武学术思想研讨会,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学术活动的“重头戏”,在我国科技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研讨会会场,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路甬祥院士等题写的贺辞琳琅满目,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等的致辞热情洋溢,彭桓武泰然安坐,报告最近研究心得,称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一时,大师为人历历在目,大师风范感动四座。
 
“神聊教学法”诲人无形
 
早年在彭桓武指导下学习、工作,而现在早已卓然成家的物理学家们,提起当年的种种,仍都记忆犹新、兴致盎然。虽然交往方式不尽相同,感受最深的方面也难以一样,但每个人都深深感到:和“彭公”一起的日子,实在是受益良多!
 
1949年北京解放伊始,彭桓武来到清华大学,先后开设了《普通物理》、《量子力学》和《数理物理方法》等课程;1952年到1955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量子力学》;196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流体力学》。1954年暑假,教育部在青岛举办讲习班,还为各大学培养了一批量子力学的师资。何祚庥院士对其中的《数理物理方法》印象深刻,认为能一周讲两次,在两个学期内把理论物理要用的数学知识全部讲完,把物理学家直接领进研究的门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确确实实是大师级的贡献。
 
1951年开始师从彭桓武的周光召院士,认为三年中不但尝到了很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从老师的言行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感觉这种带学生的方式和其他很多人都不一样,因为彭桓武“从来没有把学生当做是学生,而是当做朋友”,每次汇报工作时,总是带自己到公园散步,请自己吃饭,“还要海阔天空地把各种社会上的、科学上的事情,拿来神聊一通”。
 
黄祖洽院士说:“记得在清华园开始做他(彭桓武)学生的时候,和他在清华园散步,讨论的问题很广,甚至谈到儒家思想跟法家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曾经两度与彭先生共事的于敏院士也说:“我刚到近代物理研究所时,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彭先生不仅教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更教我们要纵观全局、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
 
见效显著的“神聊教学法”,虽然平易近人、春风化雨,总能诲人于无形,但肯定要有广泛的爱好、渊博的知识作支撑。据了解,彭桓武在上初中兴趣全面转到数理化上之前,一直倾心于我国传统文化。他晚年出版了诗文集,“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不是工农兵协力,焉能数理化成功”等诗句,现在在学生、后辈中广为传诵。
 
不断开拓研究领域
 
1935年,彭桓武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随周培源教授研究相对论。1938年秋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恩,获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至1943年,继续在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和海特勒合作进行介子理论方面研究,提出代表当时场论最高水平的“HHP ”理论,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1945年,彭桓武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1948年他当选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时年仅33岁。
 
回国后,彭桓武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原子核,探索核力的形式和处理核多体问题的方法。1955年10月以后,先后在我国开展了关于原子核、双粒子化学键、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的研究。他大力倡导交叉学科发展,1980年大力倡导凝聚态物理研究,198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分子反应动力学,推动了这些学科的普及与发展。1982年,彭桓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彭先生是我国核事业及理论物理方面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奠基者和领导者。”朱光亚院士说:“先生有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非常善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从中抓住主要的矛盾,用他的话说就是‘分而治之’。他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强调理论要解决实际问题。他一贯倡导学术民主,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一直坚持开拓创新,到晚年仍不断开创新领域。他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和一位德高望重、求真务实、思想深远的长者。”
 
彭桓武年近九旬仍孜孜不倦地探索物理学的基本问题。2004年,他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报告的《广义相对论与狄拉克大数论假设的统一》论文,发表在《理论物理通讯》上,提出可能在宇宙学方面具有深远意义的设想。在2005年6月3日的研讨会上,他又做了《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周光召评议称:“虽然老师已九十高龄,但他今天的发言依然是最前沿的。”
 
有感于彭桓武不断开拓的精神,周光召倡议到会的老科学家组建“科研别动队”,在科技前沿领域“和年轻人竞赛一次”,彭桓武闻之欣然。
 
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
 
“彭先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率性而为,所做的事情也许在别人看来都有一些特别,但在他自己来说是非常真诚的。”周光召说。例如,以前有记者问彭桓武怎样想到回国,他回答说:这个问题不应该这样提,应该问的是一些人为什么不回国。言下之意,回国并不需要理由,不回来才真该有些特别原因。
 
周光召说:“彭先生的爱国和他的很多其它想法,都是发自于他的内心、出自他的本性。”彭桓武在做出高水准场论研究成果成为爱尔兰科学院院士时,历尽周折从英国回到研究甚至生活条件都极艰苦的中国,毫不犹豫地投身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用他自己风趣的话说却只是:“我要回去体验一下金元券升值的味道。”他和很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在任何困难条件下,只要下定决心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上世纪50年代初,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建设伊始,不能从国家得到多少经费,以至于钱三强院士发动大家到旧货市场找零件制造仪器。彭桓武作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也到天桥的垃圾箱里面翻找零件,竟被警察误会是小偷!
 
彭桓武的一项最重要贡献,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需要承担有关的学术组织、理论研究和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周光召说:“毫无疑问,彭先生是我们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各层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后来的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作为一名杰出的开创性领导人,彭桓武不仅有学术上的杰出成就,更有战略性的考虑,能指导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能用人格上的魅力,凝聚、团结起整支研究队伍,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发展起原子能科学事业。
 
彭桓武对事业非常执着,却又十分淡泊名利。周光召说:“他总是在困难的时间开创新的事业,而这个事业开创到一个阶段,他觉得后继有人了就退出来,从来没有当官的思想,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科学家。即使在领导岗位上,作风也是民主的,最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1982年领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时,彭桓武将奖章、奖状送到单位保存,并题了“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勉励单位的同事;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时,他用奖金设立“彭桓武纪念赠款”分赠从事国防研究、身体受到损伤的昔日同事。
 
黄祖洽记得,彭桓武有一次跟他说,革命知识分子标准要求太高,因此他只要求自己做一个劳动知识分子。劳动自然需要协作,科研更是必须创新。也只有以劳动知识分子身份题写的“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才得以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2005年6月10日《科学时报》)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