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出红海沿岸蝗灾预警
2007-02-26 13:14
来源:科技日报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月23日发布了红海沿岸沙漠蝗灾的早期预警。该组织表示,这场蝗灾始于厄立特里亚,今年1月蝗虫数量在红海沿岸持续增加,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分别来自沙特阿拉伯、也门、索马里等国有关蝗虫大量繁殖的报告,而厄立特里亚和苏丹两国的蝗虫已经进入第二代繁育期。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近100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发生最为频繁、受害最为严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蝗虫种类在1万种以上,但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蝗虫种类是沙漠蝗和飞蝗。沙漠蝗是引发非洲蝗灾的头号害虫,其大爆发年份的侵袭区可波及整个非洲大陆、中东以及地中海沿岸的57个国家,蝗灾一旦发生,蝗群往往覆盖数百公里,内含数十亿个个体,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来势凶猛,致灾严重。2004年,西北非爆发大规模沙漠蝗灾后,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用于抗灾的资金就高达4亿美元,直到2005年才最终被平息。
粮农组织警告说,因为今年冬天红海沿岸具有充沛的降雨和良好的生态条件,蝗虫极有可能于4、5月份在该地区形成灾害。该组织呼吁相关国家及早采取坚决措施,防患于未然。
人类一直在摸索有效控制沙漠蝗虫的办法,有益于环境的生物防治技术现已有了较大的进展,诸如昆虫生长调节剂IGR以及控制成虫集群习性的蝗虫信息素PAN就是抗击沙漠蝗虫的有力武器,前者通过破坏蝗虫幼虫的蜕皮能力和正常发育来达到灭杀目的,后者则可使蝗虫恢复其孤独习性,导致其迷失方向或失去食欲,甚至相互残食。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在抗击蝗灾的整个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实地信息的及时获取和灾情实时监测,原因是蝗虫种群发源地有时很偏远,环境和安全条件太差。另外,蝗群的飞行速度惊人,常常是当地信息尚未传到联合国,蝗虫已经全部移动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