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威胁美国科技霸主地位
2007-02-08 16:42
来源:北京科技报
中国威胁美国科技霸主地位了吗?
近一个月以来,一股科技威胁论的氛围弥漫在欧美上空,矛头直指中国。美、英、德等五国重要媒体高密度发表了诸如《中国挑战美国科技霸主地位》、《中国式创新》等文章,大篇幅报道中国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并以忧虑口吻提出中国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成为全球科技领导者。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真的像境外媒体报道的那样,中国科技实力已经威胁到美国科技霸主地位了吗?
中国科技威胁论甚嚣尘上,美拟加强对华高科技出口控制
1月16日,美国前参议员欧内斯特·霍林斯和商业信息公司总裁查尔斯·麦克米林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标题为《中国挑战美国科技霸主地位》的文章,称中国的科技研发支出不断飙升,目前已超过日本。文章援引一项最新报告称,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4年后超过欧盟(EU),在7年后超过美国。文章中还特别指出,如果中国的研发支出继续加速,或者美国的研发支出放缓,那么,中国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成为全球科技领导者。
1月24日,负责出口管制的美国助理商务部长帕迪拉说,美国准备加强对华高科技出口控制,限制向中国出口47项“可能转为军用”的民用产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的《对华出口管制清单》可能在今年春天最后定稿。
从去年12月开始,在美国国会、政府要害部门和主流媒体一直热烈讨论一个耸人听闻的话题: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正在逼近美国,这一势头将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引起美国议会和政府恐慌的是一份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报告,报告中称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今年2006年投入将达1360亿美元。报告还预测,未来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超级强国。
《德国之声》在2006年12月28日发表了题为《“龙”视眈眈:中国正在磨砺科技之剑》的文章。文章称,2006年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资赶“日”超“德”,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全球科技力量格局面临着重新洗牌。
无独有偶,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发表题为《中国式创新》的文章,对中国科技创新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
一时间,中国科技威胁论又一次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研发投入究竟有多少?中国的科技实力究竟有多强?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已经威胁到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了吗?
中国科技实力被严重高估,其研发投入也被夸大了4倍
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报告中称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今年2006年投入将达1360亿美元。对于国际经合组织这一看法,我国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高昌林研究员在谈到报告中有关中国研发投入的数据时说。“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按照购买力评价水平作为标准的,而不是按照普通的货币兑换汇率,所以,中国科技研发投入被无形中夸大了4倍。”
我国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中国研发投入总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约合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占GDP的1.4%,为历史最高水平,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的1.6%和发达国家2%以上的水平。
“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的说法就更加荒谬了。” 高昌林研究员说,“即使按照中国研发投入达到2%计算,科研投入也不到日本的1/3。如果把日本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计算在内,中日科研总体投入的差距更大。”
高昌林研究员强调:“从表征科技实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科技能力来看,我国的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目前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GDP比重仅在0.8%,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水平,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一比重超过5%,我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另外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方面,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39%,而美国、韩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创新型国家在70%以上。“按照发展计划,即使到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只是要达到60%以上。”高昌林研究员补充说。
“从整体水平看,中国科技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15到20年。”中科院化学所副所长姚建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吹中国科技威胁论旨在对华进行技术封锁
从2005年起,继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军事威胁论之后,中国科技威胁论近几年来成为西方媒体的热门话题。
“西方媒体炮制中国科技威胁论的目的,一方面是督促本国政府增加科技投入,另外,就是为对华进行技术封锁制造借口。”高昌林研究员分析中国科技威胁论时说。
一位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长期在高科技公司科研部门工作的美籍华人张先生对此深有感触:“美国政府对美国企业中华裔员工的背景调查和安全审核越来越严,有时甚至以取消合同威胁企业老板,限制华人从事高科技工作。”
据了解,为了限制本国的高科技外泄,美国政府指定了四道相当严格的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安全许可证制度。在美国,要接触涉密技术和信息,必须持有不同级别的国家安全许可证。为了能拿到高级安全许可证,非政府部门的雇主必须向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安全服务中心递交申请,而且申请人必须是美国公民。
美国的第二道防线是其无处不在的监控机制。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家安全局都把敏感国家来的技术移民视为重点对象,通过海外和国内情报网不断对这些移民进行调查。
美国的第三道防线是企业监察机制。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对外籍员工要求极严,他们的证件颜色与美国人有明显区别;如果在敏感部门工作,其所有邮件都要经过特殊软件的过滤。
美国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严格的商品出口许可证制度。在卫星通信、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美国公司对华出口是相当困难的。
一位中国科研人员对记者说:“当我们没有这项技术时,美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即使出多少钱也不会转让核心技术。但是,当我们将掌握这项技术的时候,他们反而会不惜代价要转让技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阻止我们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因此,中国只有自主创新一途。”
对于中国科技发展可能危胁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安全的说法,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对外表示,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威胁,反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依靠科技后来居上,减少贫困,缩小地区差距,为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中国科技发展是不争事实,但要成为科技强国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科技实力在近几年确实迅速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博导、欧洲问题专家沈骥如在谈到中国科技发展时说。
“中国从上到下都开始重视科技兴国和科技创新,都意识到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记者说。
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提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口号。从政府层面看,“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投资也明显加大。
而在企业层面,由麦肯锡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的科技类公司正在缩小与外国竞争对手在生产率上的差距,许多国内科技企业已具备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实力。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在航天、纳米、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科技实力确实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中国要成为与美国等国家比肩的世界科技强国,仍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指出,中国要真正成为科技强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尽管目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他指出,实际上,即使中国创新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要把它们真正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谈到评价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准时,白春礼强调指出:“衡量自主创新的标准不是看你论文发表的数量,也绝不是看你有没有新楼,更不是看你有没有好的仪器设备,而是有没有一个自主创新的、优秀的、宏大的队伍。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世界经合组织对中国科技实力和科技研发投入的评价标准存在缺陷。
实际上,无论是从技术对外依存度、国际专利获得比例,还是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而外国媒体片面的夸大很可能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尽管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国人还应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我国科技的进步。
有关专家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就是如何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如何让人的智慧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实实在在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虽然拥有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但却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因此,大幅度提升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最终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中国还需付出艰巨的努力。”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