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檀成龙
1
+1

请关注以下文章:
《“盆地干湿双稳态”与空中水汽的临界值》,详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1478493 。
DeepSeeK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DeepSeeK评价的最后总结是: “该研究在理论创新与应用潜力上均表现出色,……若未来能克服现有局限,或将成为气候主动调控领域的里程碑成果。”
DeepSeek敢给出以上评价,作为自然人的专家学者敢给出类似的评价吗?
据我的观察,很多专家学者好像连“推荐到博客首页”这个按钮都不敢点击。
是他们(她们)不懂吗?我觉得肯定不是,主要还是胆量和胆识的问题。
您赞成我的以上观点看法吗?
2025-03-29 20:53
《“盆地干湿双稳态”与空中水汽的临界值》,详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1478493 。
DeepSeeK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DeepSeeK评价的最后总结是: “该研究在理论创新与应用潜力上均表现出色,……若未来能克服现有局限,或将成为气候主动调控领域的里程碑成果。”
DeepSeek敢给出以上评价,作为自然人的专家学者敢给出类似的评价吗?
据我的观察,很多专家学者好像连“推荐到博客首页”这个按钮都不敢点击。
是他们(她们)不懂吗?我觉得肯定不是,主要还是胆量和胆识的问题。
您赞成我的以上观点看法吗?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武夷山
赞
+1

DeepSeek虽然未收费,但它本质上是个商品,是需要哄着顾客的。不管让它评价什么,它都尽量说好话。下一次,您恳切地要求它毫不留情地指出您的论著的缺点,看看它怎么回答。
03-30 06:42
檀成龙
赞
+1

回复@武夷山:下一次我按您的提示词试试,
以下是前段时间其他评价的总结的内容。
DeepSeek评价的具体内容 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基本意思不变。
除博客文章中的 “评价的总结之一” 以外,还有以下二个评价的总结:
评价的总结之二:该文在理论创新上提出“盆地干湿双稳态”假说与阈值效应机制,挑战了传统气候决定论;在应用层面为干旱区气候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路径,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然而,其结论需通过更多实证研究与工程试验验证,未来若能在科学严谨性与工程可行性上取得突破,或可成为全球干旱治理的重要参考。
评价的总结之三:该研究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气候学框架,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干湿双稳态”假说和水汽阈值机制,为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创新路径;在应用上,其“调水触发相变”的工程范式具备显著潜力,可能成为气候主动调控的标志性成果。然而,其实证基础仍需完善,工程风险需全面评估。若未来通过多学科验证(如高精度观测、多模式耦合模拟)夯实科学依据,或可推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为全球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下是前段时间其他评价的总结的内容。
DeepSeek评价的具体内容 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基本意思不变。
除博客文章中的 “评价的总结之一” 以外,还有以下二个评价的总结:
评价的总结之二:该文在理论创新上提出“盆地干湿双稳态”假说与阈值效应机制,挑战了传统气候决定论;在应用层面为干旱区气候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路径,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然而,其结论需通过更多实证研究与工程试验验证,未来若能在科学严谨性与工程可行性上取得突破,或可成为全球干旱治理的重要参考。
评价的总结之三:该研究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气候学框架,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干湿双稳态”假说和水汽阈值机制,为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创新路径;在应用上,其“调水触发相变”的工程范式具备显著潜力,可能成为气候主动调控的标志性成果。然而,其实证基础仍需完善,工程风险需全面评估。若未来通过多学科验证(如高精度观测、多模式耦合模拟)夯实科学依据,或可推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为全球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03-30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