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尤明庆
赞
+1

洪老师好。上次忘了说“在”。
“飞龙在天,鸣鹤在阴”,似乎介于“在”做动词向介词的转化过程之中。
如果说是“龙飞在天,鹤鸣在阴”,当然是介词。
博文“从“立在中廷”说清华简《摄命》或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25663.html
有相关检索结果。“立在”的出现在汉末之后。我不知道文字学家对“在”出现介词用法的时间判断。
2025-01-08 08:47
“飞龙在天,鸣鹤在阴”,似乎介于“在”做动词向介词的转化过程之中。
如果说是“龙飞在天,鹤鸣在阴”,当然是介词。
博文“从“立在中廷”说清华简《摄命》或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25663.html
有相关检索结果。“立在”的出现在汉末之后。我不知道文字学家对“在”出现介词用法的时间判断。
全部回复4 条回复
洪颖
赞
+1

“飞龙在天,鸣鹤在阴”的语法特点是动词前置,即“龙飞在天,鹤鸣在阴”。龙和鹤是主语,名词;飞和鸣是谓语,动词。“在(介词)”+位置或方位,对句子进行补充。
在《周易》中,还有一个句子类似于“我在办公室”,即“公弋取彼在穴”,如果句读为“公弋取,彼在穴”,彼表示对方,在穴是在家里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在”就是动词。但是这种解读只是各种解读中的一种,也并不是最理想的一种。
我倾向的句读是:“公弋取彼(这里不加逗号,但句子成分应该有间隔)在穴”,意思是大贵族准备到对方家里去收拾他。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公弋取彼”,“在穴”的作用和“飞龙在天,鸣鹤在阴”的用法是一样的,介词+位置或方位,对句子主干进行补充。
至于“立在中廷”,我并不是很懂,不明白“立”的词性和作用。缺乏背景信息,仅从这4个字短语来看,句子成分很不完整。按照《周易》的写作特点,“中廷”这两个字只能保留1个。《周易》中我还没有发现形容词+中心词的例子。所以这4个字不符合《周易》的写作风格,但是我不清楚周初的文献是否都是这个风格,还是只有《周易》这样,毕竟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
在《周易》中,还有一个句子类似于“我在办公室”,即“公弋取彼在穴”,如果句读为“公弋取,彼在穴”,彼表示对方,在穴是在家里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在”就是动词。但是这种解读只是各种解读中的一种,也并不是最理想的一种。
我倾向的句读是:“公弋取彼(这里不加逗号,但句子成分应该有间隔)在穴”,意思是大贵族准备到对方家里去收拾他。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公弋取彼”,“在穴”的作用和“飞龙在天,鸣鹤在阴”的用法是一样的,介词+位置或方位,对句子主干进行补充。
至于“立在中廷”,我并不是很懂,不明白“立”的词性和作用。缺乏背景信息,仅从这4个字短语来看,句子成分很不完整。按照《周易》的写作特点,“中廷”这两个字只能保留1个。《周易》中我还没有发现形容词+中心词的例子。所以这4个字不符合《周易》的写作风格,但是我不清楚周初的文献是否都是这个风格,还是只有《周易》这样,毕竟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
01-08 18:18
洪颖
赞
+1

回复@洪颖:写完回复,我看了您提供的链接,你提到“在中廷”是普遍的铭文,对于这一点,我并不知道。我只研学《周易》,对其它的了解不多。如果“在中廷”经常出现的话,那就很有意思啦!
因为《周易》中,往往一个字就是词,没有看到多余的修饰语。如:“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不出户庭”,似乎“门庭”是一个词,但《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说文解字注》“(庭)宮中也。下文曰中庭。則此當曰中宮。俗倒之耳。中宮、宮之中。如詩之中林、林中也”。也就是说,门、户、庭都是单独的词,并不是修饰关系。
《周易》中没有类似的写法,是不是说明商和周(《周易》形成与商末)的文字用法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是否可以作为断代的依据?很值得研究。
因为《周易》中,往往一个字就是词,没有看到多余的修饰语。如:“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不出户庭”,似乎“门庭”是一个词,但《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说文解字注》“(庭)宮中也。下文曰中庭。則此當曰中宮。俗倒之耳。中宮、宮之中。如詩之中林、林中也”。也就是说,门、户、庭都是单独的词,并不是修饰关系。
《周易》中没有类似的写法,是不是说明商和周(《周易》形成与商末)的文字用法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是否可以作为断代的依据?很值得研究。
01-08 18:35
洪颖
赞
+1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也许说得太绝对了。没有仔细研究,就这样说,很不对。例如刚才的“明夷”,不就是形容词+中心词吗?所以,我刚才匆忙回复的内容跟,您参考就好,没有仔细成文,漏洞太多。
01-08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