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高宏 赞 +1
“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说明正确的理论代替错误的理论不容易,
2024-11-06 10:20
全部回复7 条回复
hidden
朱林 赞 +1
创新难,创新结果被理解被接受往往更难。哥白尼直到到最后才出版他的书籍,摸一下刚印刷好他的日心说创新著作就去世了。后来积极宣传他的日心说之人,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伽利略也被判终身监禁。现实中有我大学物理系学长陆家羲的遭遇也很艰难,四十多岁窝心十几年活活累死。
11-06 15:31
hidden
高宏 赞 +1
回复@朱林:是的,创新结果被接受更难
11-06 22:29
hidden
朱林 赞 +1
回复@高宏:越是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如果把通常人们之前接受的深刻的思想观念定势视为"惯性",把颠覆性创新程度视为"加速度" ,那么,它所受到的阻力就与这个"加速度"成正比。这是我在浙大学完这门"研究生科学哲学"课程后,写的论文<惯性论>总结的一条结论。
11-09 01:23
hidden
高宏 赞 +1
回复@朱林:还有一个原因,创新理论的认知维度大于传统理论,见:工程师的随机过程分析工具降维碾压数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8723-1459016.html
11-09 09:01
hidden
朱林 赞 +1
回复@高宏:赞同!
11-09 12:23
hidden
朱林 赞 +1
回复@朱林:牛顿从小到大,一直都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从小时候制作风车、滴水计时装置和夜间有光的风筝,到成年后制作世界上第一个反射式望远镜,说明牛顿还具有工程师的特征。爱因斯坦做过专利局专利审查员,也研究设计过冰箱等装置,对思想创新和产品设计有慧眼识珠的能力。这些实践能力,对他们取得重大科学理论成就也有着重要作用。
11-09 13:12
hidden
高宏 赞 +1
回复@朱林:是的,实践能力强说明形象思维能力强,形象思维对科学创新的影响很大,而不是逻辑思维
11-10 23:17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