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檀成龙 赞 +1
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降水是大气环流决定的事情,西北特别是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西北干旱少雨是海陆分布等先天条件决定的事情,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而我的电子书《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认为,以上认识不对,巧用西北超深盆地这样特殊的地形地貌,向西北超深盆地特大规模调水,西北降水量就能大幅增加、成倍增加,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因此,我的研究论文可能是颠覆性的研究成果。

我的论文投稿,很难通过编辑的初审,大多数都不送审;
难得送审了,一般都是有的外审专家好评,另外的外审专家差评,
要同时获得几个外审专家的好评,太难太难了!!!            
2024-05-05 18:37
全部回复5 条回复
hidden
檀成龙 赞 +1
改一下,详细一点点。

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降水是大气环流决定的事情,西北特别是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西北干旱少雨是海陆分布等先天条件决定的事情,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而我的电子书《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认为,以上认识不对,巧用西北超深盆地这样特殊的地形地貌,向西北超深盆地特大规模调水,西北降水量就能大幅增加、成倍增加,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

以上“超深盆地调水增雨”论点,目前已得到少量专家的初步肯定(不是完全肯定),该论点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肯定。少量专家的初步肯定也符合颠覆性、突破性科学发现被社会承认的一般过程。如果以上“超深盆地调水增雨”论点确实成立,那么,它就符合王晓东院士对颠覆性、突破性科学发现的描述,那它就是颠覆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如果以上“超深盆地调水增雨”论点确实成立,那么,根据三大创新定律之三的胜出定律,不管经历多少曲折,它必然胜出。虽然颠覆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非常稀罕,概率极低,但概率不是零,具有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因此,《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可能是颠覆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

我的论文投稿,很难通过编辑的初审,大多数都不送审;
难得送审了,一般都是有的外审专家好评,另外的外审专家差评,
要同时获得几个外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太难太难了!!!          
05-05 22:22
hidden
王亚非 赞 +1
回复@檀成龙:向盆地调水能改变局地气候,但最终还是得通过大气环流来决定是否降水。没有对流上升运动无法导致降水,这就是大气环流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在南美有的地方不乏水蒸气,但降水很少,什么原因呢?是对流运动小了。他们靠编网来捕捉雾中的水蒸气,以此来变成水源。
05-06 14:17
hidden
檀成龙 赞 +1
回复@王亚非:多谢王亚非研究员的理性质疑。我分成以下两点来回应。
1、“没有对流上升运动无法导致降水”,对天气预报和降水天气的研究来说,这句话绝对正确,但对降水气候的研究来说,这句话就值得商榷,就不一定正确,理由如下:

如果水汽充足又有凝结核的话,只要几十分钟的气流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就能变成降水。我国雨日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大体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除了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和西北的高山区以外,年雨日一般都少于100天,西北地区还少于60天;秦岭——淮河以南,年雨日都在150~200天以上。我国东南部的年雨日很大,发生气流上升冷却降温事件的概率很大,这说明气流上升冷却降温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西北发生气流上升冷却降温事件的概率明显小于东部吗?西北发生气流上升冷却降温是小概率事件吗?在我国东部很常见的气流上升冷却降温,在西北为什么就变成了小概率事件?气象专家能用测量数据或者气象理论充分证明在西北发生气流上升冷却降温非常少见吗?以上4个问题值得深思,如果不能得到园满科学的解释,那说明西北气流上升冷却降温是小概率事件的结论不能成立。一年四季12个月365天8760个小时中,一定存在气流上升冷却降温的时候,此时水汽充足又存在凝结核的话,就满足降水三要素同时具备的条件,就能形成降水,因此,西北降水很少的主要原因、导致西北降水很少的短板可能也不是气流上升冷却降温概率很小的问题。

以上理由摘自本人撰写的《西北超深盆地的空中水汽与降水高度正相关并且互为因果》的第2.2节,您愿意的话,请详细审阅这篇文章,下载的网址是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detail/?docId=RRUsLn4BglUsxEdT90-_

2、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介于南纬18°-28°之间,而我国的西北超深盆地位于北纬40度左右,两者的纬度相差很大。南美降水很少的地方的纬度与西北超深盆地的纬度相差很大,纬度不同的地方没有可比性。在我的预应本论文《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和气温的二元拟合研究,七论……》的第5节中,我回应了类似的理性质疑,这篇文章的下载网址是
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detail/?docId=pFq-aYMBKyHYme3VliZN,请您详细审查,我欢迎辩论。
05-06 21:43
hidden
王亚非 赞 +1
回复@檀成龙:只要在地球上,大气环流导致的降水是无法被否认的,这是气象和气候学的基础知识。如果你的论文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否认的背景上的话。我建议你最好做修正。相信我这是基本。
05-07 11:16
hidden
檀成龙 赞 +1
回复@王亚非:据高校教科书介绍(王建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84~285):“灌溉后的土地,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将会起到类似于绿洲的效果。因此,可以说灌溉具有绿洲效应。大规模的灌溉,甚至可以改变区域的气候。在美国俄克拉何马、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州62000Km^2土地上的灌溉,使得这些地区初夏的降水大约增加了10%。”

少量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比较明显的增雨效果(特殊性引起的),绝大多数跨流域调水工程都没有明显的增雨效果(普遍性引起的)。

哲学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个别地区的气候非常特殊,例如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地球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气候差别极大,它是“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是由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引起(特殊性引起)。西北内流区超深盆地调水增雨特别明显是由4点特殊原因引起(特殊性引起)。在研究气候问题时,我们不能因为普遍性从而否定事物变化发展的特殊性。

请您关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1372521.html,请提宝贵意见。
05-23 22:53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