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池德龙
1
+1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源于
1. 宇宙中充满着极小荷电粒子;
2. 宇宙中物质,或任一物质粒子,皆由极小荷电粒子组成;
3. 光子是由极小(微观)荷电粒子组成的一段等离子体束(团);
4. 荷电粒子的多重德拜球层效应,导致电子等微观粒子运动中拖动背景(即周围极小荷电粒子群体)产生涟漪,即表现出波动特性。
另外,荷电粒子的多重德拜球层效应,也是万有引力的起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4929&do=blog&id=14223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89928.html
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08056
2024-03-28 18:37
1. 宇宙中充满着极小荷电粒子;
2. 宇宙中物质,或任一物质粒子,皆由极小荷电粒子组成;
3. 光子是由极小(微观)荷电粒子组成的一段等离子体束(团);
4. 荷电粒子的多重德拜球层效应,导致电子等微观粒子运动中拖动背景(即周围极小荷电粒子群体)产生涟漪,即表现出波动特性。
另外,荷电粒子的多重德拜球层效应,也是万有引力的起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4929&do=blog&id=14223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89928.html
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08056
全部回复3 条回复
雷蕴奇
赞
+1

池老师,那您说的极小荷电粒子,不就等于是“气”海吗?(或者就是以太?)极小荷电粒子、气海或者以太都没有实验观测到,那是不是意味着观测的能力还没有到那个水平?就像文小刚教授研究的面条汤、威腾教授等研究的弦等等,反正在普朗克尺度左近,大家都可以大胆假设后再求证,没人有能力做实验验证或者观测宇宙。就理论而言,是不是先逻辑自洽再说,数学上先说的过去,等以后的观测来判定正确与否。
03-29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