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杨正瓴 赞 +1
  可以说,在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强大的光环下,同是“奥林匹亚科学院”成员的另两位“院士”——索洛文与哈比希特几乎都黯然失色了。但正是因为他们是普通大学生的身份,这个故事才有了更多更深的内涵。如果没有他们广博的兴趣、深厚的学养以及对真理孜孜以求的态度,爱因斯坦这位差点被埋没了的天才的潜能可能无法被充分激发,他们正构成了我所谓的产生大师的土壤。
  
  放眼如今的中国,各种大学近千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同样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或许数百年才能出现一个,但我们要追问的是:能从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中找到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的年轻人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谓文化软实力,或者更全面的说,所谓国家实力,不是对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旷世奇才的苦苦等待、期盼和望眼欲穿,而是致力于培育更多的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的漫长历程。
  
  阅读——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将始终贯穿在这一伟大历程之中。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7-03/18/nw.D110000wzb_20170318_1-08.htm
2024-02-01 21:24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hidden
窦华书 赞 +1
现代年轻人的兴趣,和1978-1984年代不同了,那时的人追求理想,追求学问。现在的年轻人呢?追求什么?
02-02 06:03
hidden
杨正瓴 赞 +1
回复@窦华书: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或许数百年才能出现一个,
但我们要追问的是:

能从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中找到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的年轻人吗?

能从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中找到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的年轻人吗??
  
能从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中找到像索洛文、哈比希特这样的年轻人吗???
  
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7-03/18/nw.D110000wzb_20170318_1-08.htm
  
????????????????????????????????????????????????????????????????????????????????????????????????????????????????????????????????????????????
02-02 13:46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