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檀成龙 赞 +1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极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点推翻后,科学才能向前走。”

例1:哥白尼刚刚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极少数人推翻了多数人的观点认识。
例2、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跨界进入地质领域,创立大陆漂移学说。他刚刚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不认同这个认识,这就是极少数人推翻了多数人的观点认识。
例3、2023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o)刚刚研究mRNA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她的研究,导致她失业、被降薪、基金申请失败等,这就是极少数人推翻了多数人的观点认识。

例4、在维也纳的中心广场上,竖立着一个纪念雕像,高高的雕像下,环绕着天真可爱的孩子和抱着孩子的妇女,这座雕像就是被尊称为“savior of mothers(母亲们的救星)”的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他教会了让产科医生洗手,保住了产妇的性命,结果却被当成神经病打死……》,详见http://k.sina.com.cn/article_1661910033_630ebc1101900wyn9.html
“savior of mothers(母亲们的救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医生的故事也证明,只有极少数人推翻了多数人的观点认识,科学才能向前走。虽然现在再也不会出现 “savior of mothers(母亲们的救星)” 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医生那样的悲剧,但无情地打压原始创新的事情还在上演(在以上所述的例3中,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o)被无情打压、被降级降薪的事情就发生在1995年,距今只有28年)。

在以上4个案例中,其中3个颠覆性创新都是发现者逝世以后才得到科学界承认的,只有1 个颠覆性创新是发现者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o)在世时得到科学界承认的,这还是她遇到了好运气(在2019-2022新冠疫情爆发,她的成果得到了应用,体现了mRNA的价值。否则,如果得奖,可能要再过10年或20年,也有可能她80多岁得奖,甚至也有可能得不了奖)。由此可知,颠覆性创新要得到科学界承认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颠覆性创新一是研究极其困难,二是承认也极其困难,致使很多学者不愿意从事这样的研究工作。
2023-10-25 23:09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hidden
王涛 赞 +1
是的。做创新性研究,几乎都是奉献了整个一生。所以我不会忽悠别人做创新性研究。创新的工作最重要的问题是,很多人无法区分是否正确,比如当下最大的问题超弦理论,即使是最聪明的人都无法确定这个理论是否是一个物理理论。当一个人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道路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
10-27 22:17
hidden
王涛 赞 +1
推翻前人的工作,这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些民科自以为是的研究,本身毫无价值,这个不是评价的问题。
10-27 22:18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