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杨学祥 赞 +1
由于内核相对地壳地幔的差异旋转,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时使核幔角动量交换达到高峰,部分旋转动能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赤道区(此处核幔速度差最大,积累的热能最多)。超级热幔柱(羽)由核幔边界赤道热区升起,在海底赤道区喷发,加热了底层海水,并引发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海洋整体热循环,降低了赤道和两极大气的温差,使两极的海温和气温逐渐上升到冰点以上,消除了海洋藏冷效应的“冷源”,形成全球无冰温暖气候,产生晚白垩纪赤道海洋表层低温之谜(当时温度为摄氏21度,比现代低6.5度)。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海洋锅炉效应。有证据表明,随着热幔柱喷发强度的减弱,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摄氏15度,大气冷却了10~15度。这是典型的地、海、气相互作用。计算表明,一亿二千万年前形成翁通爪哇海台的海底热幔柱喷发,其释放的热量可使全球海水温度增高33度,喷发过程经历了几百万年时间。有证据表明,在古新世末不到6000年的时间内大洋底层水增温4度以上。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深海热对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见图4)。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5/content_715516_2.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6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12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0399.html
2023-08-30 23:52
全部回复1 条回复
hidden
张林 赞 +1
气候与火山活动有关,这个大家有共识,但感觉应该不是造成冰河期循环的主要原因。海洋吸收太阳热辐射能力的变化应该是主要原因,地球轨道变化造成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发生周期性改变,但地球吸收这个辐射的能力并非是同步的,这和云层、冰盖、地面形貌和植被等都有关系,而最重要的感觉还是温室气体这个因素。
08-31 09:48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