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赵福垚
赞
+1

其实之前就看到过这篇博文,当时确实想说几句,但还是忍住了。我相信其实肯定也有别的网友是类似的想法。今天看到网站将贵作作为十佳博文,我觉得还是表达一下鄙人拙见,以免有刚入行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有什么误会。虽然我下面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我此刻确信的。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一句话:
审稿人想让你引用他的文章(不管方向对不对应),但是单纯的叫你引用显得太下作,所以改了个说法,“请作者把另外几篇文章里的方法对比一下。”
就这么简单。您在这儿纠结啊,发愁啊,并没什么意义。只要在修改稿里把文章引用上就行了。做没做具体的实验分析对比,都不重要。
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事儿我经历过,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审稿人。有一次我投稿(是个三区的工程类SCI),三个审稿人里有两个就是给了几篇根本不挨着的文章让我对比。我看出来了审稿人的这点小心思,就找了个并不算太离谱的角度引用上了。结果审稿人同意了。
还有一次,我自己就是审稿人(是个一区的数学类SCI期刊,一共四个审稿人)。有两个另外的审稿人也是提了几篇文章让作者对比。作者也是根本没对比,但是放进背景综述里了。扭头那两个审稿人就通过了。只是必须强调一下,我在审稿意见里并没让作者额外多引用任何一篇文章。
综上,鄙人拙见就是:审稿人让作者跟某几篇文献的方法做对比,实际就是让作者引用。作者引用上就完了,对不对比根本不重要。
再次强调,我说的这些可能不是事实,但至少我自己相信。
2023-08-11 20:14
审稿人想让你引用他的文章(不管方向对不对应),但是单纯的叫你引用显得太下作,所以改了个说法,“请作者把另外几篇文章里的方法对比一下。”
就这么简单。您在这儿纠结啊,发愁啊,并没什么意义。只要在修改稿里把文章引用上就行了。做没做具体的实验分析对比,都不重要。
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事儿我经历过,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审稿人。有一次我投稿(是个三区的工程类SCI),三个审稿人里有两个就是给了几篇根本不挨着的文章让我对比。我看出来了审稿人的这点小心思,就找了个并不算太离谱的角度引用上了。结果审稿人同意了。
还有一次,我自己就是审稿人(是个一区的数学类SCI期刊,一共四个审稿人)。有两个另外的审稿人也是提了几篇文章让作者对比。作者也是根本没对比,但是放进背景综述里了。扭头那两个审稿人就通过了。只是必须强调一下,我在审稿意见里并没让作者额外多引用任何一篇文章。
综上,鄙人拙见就是:审稿人让作者跟某几篇文献的方法做对比,实际就是让作者引用。作者引用上就完了,对不对比根本不重要。
再次强调,我说的这些可能不是事实,但至少我自己相信。
全部回复4 条回复
张忆文
赞
+1

没有补充实验,审稿人不满意,要不是其它审稿都同意accept,那可能会被拒稿!参加最新博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403225.html
09-20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