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谢力 赞 +1
一件手掌大的青铜器,却解开了古代的尺寸容积之谜,被禁止出境。在头条找到这样一篇文章,底下还有评论:关键是知道了过去的尺度。时间是2017年10月。这个不是我以前看过的文章。

头条搜索青铜器 尺度,几乎都是尤老师的文章,别着急,或许那天有人约稿
2021-11-22 16:21
全部回复7 条回复
hidden
谢力 赞 +1
除了上面的记载之外,专家还推算出商鞅时期的一升大概是现在的202毫升,商鞅时期的1尺相当于现在的23.192厘米。这都是商鞅方升的功劳。因为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秦朝时期的尺子。
11-22 16:24
hidden
尤明庆 赞 +1
回复@谢力:谢老师好。是的,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尺23.1 cm,学界是知道的,因为有许多尺件。我在前面也说了。
另外,过去都是有尺寸记载、有实物,作除法得到度量衡的单位。
如城墙长度有记载,发掘后测量,就知道长度。可惜,得到的元朝尺度都有多种说法。
基于元大都皇城,陈梦家计算值是32.64 或30.58 cm,曾武秀计算值是37.4 cm;闻人军基于《无冤录》记载的元尺与古尺(秦汉尺23.1 cm)关系推算为38.35 cm。
元朝的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5394.html
11-22 16:39
hidden
谢力 赞 +1
回复@尤明庆:这个我是过后看过您的博文就忘,如果我贴到这里的头条文章会引起外行的疑问,不妨尤老师统一作答,或许您投稿的文章,在文献回顾里已经提到这事了
11-22 16:47
hidden
尤明庆 赞 +1
回复@谢力:那篇文章是这样说的:
商鞅方升:这件方升上刻有铭文记载,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简单的说就是,秦孝公十八年,齐国大臣来秦国访问,这一年的12月,大良造商鞅规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确定为一升。这就确定了统一度量衡是在秦孝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44年12月。而且同时也对古代的尺寸有了了解,起码知道是通过长度也换算容积。

这还是基于实物测量和文献记载计算度量衡单位。秦朝的度量衡是知道的存世的尺件也是很多。
在“器物自有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12496.html
复制有下面一篇文章所列存世尺件
[1] 陈梦家. 战国度量衡略说. 考古, 1964, (6): 312-314
11-22 17:02
hidden
尤明庆 赞 +1
回复@尤明庆:就尺度而言,我现在的认识是,秦在商鞅变法后使用尺长23.1 cm,韩国也曾使用秦尺;但其他国家都是使用周尺21.5 cm 至国灭。
那篇报道称“这就确定了统一度量衡是在秦孝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44年12月”,是不准确的。
11-22 17:18
hidden
谢力 赞 +1
回复@尤明庆:没搞明白区别。商鞅的那个时候尺件被保留下来,就是说现在有商鞅尺件实物,然后有人通过商鞅方升,推算出商鞅那个时候1尺等于23.192cm,和那个古代留下的尺件相同(近似)。你们您的工作是什么情况?例如历史上就没有周的尺件留下来,也不知道周的1尺等于多少厘米,尤老师通过间接得到周的青铜器尺寸数据(或许是厘米表示的),推测出周的1尺等于现在的多少厘米,我的理解对吗?所以似乎在确定周尺的问题上填补了空白。方法和头条文章类似吗?
11-22 17:18
hidden
尤明庆 赞 +1
回复@谢力:上面那篇文章,有一升容积的实物,因而知道一升是多少;有文献记载一升是多少方寸,因而能够计算寸是多少。
信中盘龙城青铜钺,有实物,没有文献记载长多少寸、宽多少寸;但也可以确定寸长1.58 cm。
我可以从陶器确定夷寸1.76 cm,而墓穴和葬器多为五寸之倍数,猜测一尺为十寸,而不是八寸。
11-22 17:29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