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姚小鸥
赞
+1

铭文中“德”六见
我以为德字屡见,正是非伪之证。从正面来说,屡见德字,而无开头及结尾套语,是因为这件铭文不是通常的记叙文字,而是罕见的“文章”。从德字的内涵来看,有周初到周晚期的演变之迹。从负面说,伪器一般都是仿曾见之器,而略加变化,以取信于人,便于出手。不大可能故意别出心裁,搞些破绽出来。
2021-11-12 10:19
我以为德字屡见,正是非伪之证。从正面来说,屡见德字,而无开头及结尾套语,是因为这件铭文不是通常的记叙文字,而是罕见的“文章”。从德字的内涵来看,有周初到周晚期的演变之迹。从负面说,伪器一般都是仿曾见之器,而略加变化,以取信于人,便于出手。不大可能故意别出心裁,搞些破绽出来。
全部回复4 条回复
尤明庆
赞
+1

因为铭文比较特殊,因而有人置疑。我觉得,确定适用尺长是释疑的有效手段。
请仿古作坊的师傅介绍范铸时的控制部位,然后测算适用尺长。
我并不真正理解模范的制作过程,因而判断可能并不准确。
如果没有准确的线条图,从那八件精美漆木豆的照片和盘径、座径及通高并不能看出适用尺长。实际上是以周尺21.5 cm 准确设计制作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10785.html
请仿古作坊的师傅介绍范铸时的控制部位,然后测算适用尺长。
我并不真正理解模范的制作过程,因而判断可能并不准确。
如果没有准确的线条图,从那八件精美漆木豆的照片和盘径、座径及通高并不能看出适用尺长。实际上是以周尺21.5 cm 准确设计制作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10785.html
11-12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