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曾杰 赞 1 +1
科学是看重头 - 起点的源头 - 比如,枝芽。
工程是看重尾 - 结果的产物 - 比如,果实。
2021-10-14 12:39
全部回复15 条回复
hidden
曾杰 赞 +1
参见 - 科学发现(评论3)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866.html与工程创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4166-1306990.html(评论3)这与“创新科技”有什么根本区别?
科学研究和发表论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7679.html(评论7),换一个新的方法或采用一台新的仪器做科研,这与创新不是一回事,更不可能把发现新novel冠病毒(天然的),说成是科学创新innovation(人造的),即,科技创新,不能理解成“创新科技”。
不同于客观科学发现,也不同于技术发明,创新是innovation经济学概念 - 应用科学和技术,必须是开发了市场化的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模式,属于科技的转化。
总之,一句话,创新innovation是人工产物,属于工程范畴,这是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与转化。
10-14 12:54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曾杰:人文精神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50-1307734.html与诺奖颁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307626.html - “枝芽”是指机理、技术,而其依赖的根基(“树根和树茎”)是方法和理论体系 - 这是属于学科的开创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6453.html,却涉及到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7239.html(评论3)。
10-14 13:05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Why not us?
10-14 21:24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How to be us?
10-14 21:24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What we should do to win this game?
10-14 21:24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陈德旺:教育模式和科研体制、基金评审与验收机制的改革。
10-14 21:40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曾杰:关于,普朗克定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217727.html
-- 随着反对者渐渐消逝、新成长的一代熟悉它 ---
这个只是说一个学术共同体内有:一类固化思维与一类开阔思维的新陈代谢或更新换代,也就是科学范式的转换过程。
10-14 21:40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曾杰:--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
10-14 21:42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现代的困境是科研人员太多,诺奖几乎等于大海捞针,难上加难啊。
10-14 21:47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杨振宁太幸运,当年读物理学博士,估计全世界不超过100人。有2个诺奖导师可以选其一,现在每年博士生至少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可惜,获奖人数不变,概率下降为原来的1%,呵呵。
10-14 21:49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陈德旺:关键在一个学术群体,杨是有幸进入那个处于物理学革命时期的一个前沿科学家学术群体 - 即,一个开拓型小同行学术群。
当今的科学革命在哪个学科领域呢?这个开拓型的小同行学术群又在哪里呢?
10-14 21:57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陈德旺:比如,外尔、泡利等,都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李、吴在哥伦比亚大学。
10-14 21:59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陈德旺: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65037-861698.html评论27和评论31,还有一个鉴赏能力的问题。
10-14 22:07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曾杰:“美国MD. Mesarovic于1968年在“系统论与生物学”国际会议提出“systems biology”术语(当时定义实际为理论生物学概念),2003年和2005年获奖(http://en.wikipedia.org/wiki/Mihajlo_D._Mesarovic),理由为“a scholar ahead of his time, for our time”等,并且,目前建立了复杂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http://systemsbiology.case.edu/sysbio/SysBio.shtml)。”
当今的系统生物学及其工程形态的合成生物学,其实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提出,只是引用了1968年这个“系统生物学”(理论生物学概念)词汇和1910年“合成生物学”(物理化学和1974年之后分子生物学概念)词汇来源的文献资料,却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体系。
10-14 22:17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