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杨正瓴
赞
+1

“任鸿隽、吴树青、钱学森、徐匡迪”之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264.html
一、任鸿隽之问
任鸿隽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第1卷第1期)发表了“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现在被称作“任鸿隽之问”。
二、吴树青之问
吴树青先生1997年就曾撰文提出“社会科学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国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
三、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先生提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先生所指的‘杰出人才’,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优秀人才,而是像钱学森这样的出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
四、徐匡迪之问
《科技日报》,2019年06月24日,星期一,第08版:AI实验室,正视短板 加大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投入
里的“加大对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的投入”,后来以“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方式,被称作“徐匡迪之问”。
2021-03-07 21: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264.html
一、任鸿隽之问
任鸿隽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第1卷第1期)发表了“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现在被称作“任鸿隽之问”。
二、吴树青之问
吴树青先生1997年就曾撰文提出“社会科学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国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
三、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先生提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先生所指的‘杰出人才’,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优秀人才,而是像钱学森这样的出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
四、徐匡迪之问
《科技日报》,2019年06月24日,星期一,第08版:AI实验室,正视短板 加大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投入
里的“加大对核心算法等关键基础研究的投入”,后来以“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方式,被称作“徐匡迪之问”。
全部回复2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