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王凌峰
赞
+1

【转发一段我在另外一个博主博文下发的跟帖文字】
创新毫无疑问应该是评价一个研究工作价值的第一准则。
但是,以个人有限经历看,国内期刊很多编辑以及评议人将论文创新放在论文工作量之后。
那种文献阅读整理工作量大、数据多、数学方法新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的概率远大于那种有观点、思想创新,但文献阅读整理工作量相对不大、数据不多、数学方法不够新的文章。
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
这种审稿与发文倾向,使得一些问题已经出现过度数学化现象,如期刊评价,有文章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来进行评价,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过度使用数学。
2020-08-22 07:34
创新毫无疑问应该是评价一个研究工作价值的第一准则。
但是,以个人有限经历看,国内期刊很多编辑以及评议人将论文创新放在论文工作量之后。
那种文献阅读整理工作量大、数据多、数学方法新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的概率远大于那种有观点、思想创新,但文献阅读整理工作量相对不大、数据不多、数学方法不够新的文章。
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
这种审稿与发文倾向,使得一些问题已经出现过度数学化现象,如期刊评价,有文章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来进行评价,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过度使用数学。
全部回复5 条回复
曾杰
赞
+1

1912年熊彼特https://baike.so.com/doc/5351674-5587132.html提出经济学上的“创新”innovation概念 - 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的市场化与商业模式等。
08-22 08:39
王凌峰
赞
+1

回复@曾杰:确实如此,毕竟绝大多数人不太可能在思想层面提出创新,多数人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者提出某个有点新意的观点。但总之得新,与前人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再看科学性、论证工作量。
但现实中很多编辑、评议人审稿往往是首先看工作量。
但现实中很多编辑、评议人审稿往往是首先看工作量。
08-22 09:08
曾杰
赞
+1

回复@王凌峰:
参见 - 从0到1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297606/
《从0到1》主要写了什么内容?https://www.zhihu.com/tardis/landing/360/ans/50159246?query=%E4%BB%8E0%E5%88%B01&guid=220483D1EDEE04D0792C940A77953862.1598059597036
-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只是研究与开发的中间过程,是否成就了“创新innovation”(国内外都没有的新产品),却并非如此简单。

参见 - 从0到1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297606/
《从0到1》主要写了什么内容?https://www.zhihu.com/tardis/landing/360/ans/50159246?query=%E4%BB%8E0%E5%88%B01&guid=220483D1EDEE04D0792C940A77953862.1598059597036
-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只是研究与开发的中间过程,是否成就了“创新innovation”(国内外都没有的新产品),却并非如此简单。
08-22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