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全部回复3 条回复
曾杰
赞
+1

也就是:历史考证的文献分析,举例:
上世纪90年代,学了药物学的,一般都会知道青蒿素,只是可能不知道屠呦呦,
2006年美国贝克利大学在酵母合成青蒿素,2007年米勒和苏新专来北京考察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却与原创论文发表在哪里关系不大,而后,米勒每年向拉斯克奖、诺奖推荐屠呦呦。
简单地说:重大科研成果,必然已经为一个学科领域几乎人人知道的,甚至是教科书里的经典范例。
上世纪90年代,学了药物学的,一般都会知道青蒿素,只是可能不知道屠呦呦,
2006年美国贝克利大学在酵母合成青蒿素,2007年米勒和苏新专来北京考察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却与原创论文发表在哪里关系不大,而后,米勒每年向拉斯克奖、诺奖推荐屠呦呦。
简单地说:重大科研成果,必然已经为一个学科领域几乎人人知道的,甚至是教科书里的经典范例。
08-02 14:00
曾杰
赞
+1

回复@曾杰:“戴森自己却不这么想,他曾经说:如果你想获得诺贝尔奖,你应该长期集中注意力,掌握一些深刻而重要的问题,并坚持十年。”
-- 摘录自: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1244502.html
即,持之以恒的长期专注一个领域的研究过程。
结论:
关于教育、研究、基金、期刊等,关键在目标是什么?
-- 摘录自: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1244502.html
即,持之以恒的长期专注一个领域的研究过程。
结论:
关于教育、研究、基金、期刊等,关键在目标是什么?
08-02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