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季明烁 赞 +1
这个,太夸张了吧!一千多年前的人,那时候请讲什么精神?如果家里有地可以收租,不用去地里劳作,这才有时间研究数学,研究怎么算得快。我承认祖冲之取得的成就,但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我仔细一想,割圆不过是在刘徽的方法上多花时间多算一些,然后呢?然后他影响了中国之后的数学发展吗?
2020-03-21 07:12
全部回复7 条回复
hidden
曾杰 赞 +1
参见 - 日本50年30个诺奖背后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201991.html评论2,以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18703.html评论6,等。
关于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有必要采取直接考证历史的研究方法,比如,祖冲之的割圆术与微积分之间的比较研究。
03-21 07:14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曾杰:D-创新innovation是经济学上的概念 - 是指技术和产品,以及商业模式,
也包括,实验室的仪器设计与制造,比如,冷冻电镜,却并不是指2017年获得诺奖的C-技术原创发明original invention。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media/md12712/,就是电子计算机的original innovation,这与学术上的A-理论创造creation和B-科学发现discovery不是一回事。
A-B-C-D是从科学基础、技术发展到工程产业化的过程,各自都存在一个从0到1。
03-21 07:51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可不是这么简单,没有计算机,没有计算器,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
03-21 08:31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祖冲之再往前走一步,可能会发现微积分,这是一个好命题啊,请你写一篇论证一下。
03-21 08:31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陈德旺:这个是李约瑟难题 - 实际上是缺了一个因素(西方传统),微积分的建立,也不仅只有一个因素。
03-21 08:37
hidden
陈德旺 赞 +1
回复@曾杰:不虚推古人,不迷信李约瑟
03-22 07:56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陈德旺:李约瑟难题是中古代与近现代转型的问题,当今是现代与后现代转型的问题 - 钱学森之问 - 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594.html
03-22 09:14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