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迟延崑 赞 +1
就以您博文中说的格物致知来说,我原以为是是中国宋代理学家提出的,其实一查原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科学精神,在当时是傲视全球的。不能说那是的中国缺乏科学精神吧?这个思想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是以一贯之的优良传统。朱熹,王阳明都在这方面着力甚多。现代我们落后了,不等于老祖宗也要跟着我们蒙羞。一概否定自己也是一种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你自己缺乏不等于别人缺乏,更不等于中国缺乏。我笨不想说的这么尖锐。只是因为您听不进任何温和的意见。培育科学精神需要从每个人自己做起。不要只是批评别人好像他自己很懂科学似的。一个人不是因为有一点成就就成了万能科学家。杨振宁贡献很大,但是他对实验物理的观点未必正确,他们是太过于看重理论了。其实理论家的预言绝大多数是错的。
2020-01-23 09:07
全部回复3 条回复
hidden
迟延崑 赞 +1
培育科学精神需要切切实实去做,而不是向您这种空洞的否定自己的民族国家,这种虚无主义的自我否定。您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意见呢?我没看到。
01-23 09:15
hidden
迟延崑 赞 +1
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以来的重压之下对西方过分仰视,过分自我贬低。。其实清朝,由于满清在文化上的落后,也无形中贬低了中国化文明。他们未来表明他们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就贬低明朝。这个倾向一直没有肃清。近代的明史学家也有责任。比如吴晗就继承了这个贬低明朝的倾向。其实明朝的文化尤其灿烂光辉的一面。王阳明在当时应当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明朝后期也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同时也把中国的科学技术介绍到西方。
01-23 09:23
hidden
曾杰 赞 +1
回复@迟延崑:也谈科学精神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5260.html

物理学,包括,A理论物理学、B实验物理学和C工程物理学,C为B提供仪器设备,B为A提供数据资料和观测验证。
01-23 11:55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