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杨正瓴
赞
+1

2018-08-24,随想:5篇代表作的评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939.html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78644
(1)为维护汉语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必须在各种评审中强制性要求一定比例的汉语原创性论文。
毕竟,中国人搞研究,必须要考虑中国的需求。
(2)凡是重大的科技成果,必须要求用汉语发表核心内容,强烈建议进行汉语的科普介绍。
没有汉语专业、科普发表的研究结果,一律不作“原创性”认定,只能认为是“跟风型”结果(降一档次进行认定)。
且要求在“非汉语”论文等录用后的一年之内投稿:以保证中国人的研究结果,至少要为中国人服务。
同类、同族的系列“非汉语”论文,可以只做一次(一篇)汉语的介绍。
为了绕过“同行评议”的阻碍,汉语介绍只要求正式期刊发表,不要求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力。
实际上,可以在《科学网》开辟专门的栏目(频道)发表,或将“研究人员的科学网博客的博文”在贴出一段时间后,经过博主修订后由科学网贴出。移动终端的传播,也很重要。
不必过度强调“版权”问题:
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必须在中国传播。传播科技,是最重要的。“版权”,某种意义上,是对“自私性”的保护。例如,伟大的居里夫妇,就主动放弃了某些“优先权”。
2019-01-31 18:0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939.html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78644
(1)为维护汉语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必须在各种评审中强制性要求一定比例的汉语原创性论文。
毕竟,中国人搞研究,必须要考虑中国的需求。
(2)凡是重大的科技成果,必须要求用汉语发表核心内容,强烈建议进行汉语的科普介绍。
没有汉语专业、科普发表的研究结果,一律不作“原创性”认定,只能认为是“跟风型”结果(降一档次进行认定)。
且要求在“非汉语”论文等录用后的一年之内投稿:以保证中国人的研究结果,至少要为中国人服务。
同类、同族的系列“非汉语”论文,可以只做一次(一篇)汉语的介绍。
为了绕过“同行评议”的阻碍,汉语介绍只要求正式期刊发表,不要求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力。
实际上,可以在《科学网》开辟专门的栏目(频道)发表,或将“研究人员的科学网博客的博文”在贴出一段时间后,经过博主修订后由科学网贴出。移动终端的传播,也很重要。
不必过度强调“版权”问题:
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必须在中国传播。传播科技,是最重要的。“版权”,某种意义上,是对“自私性”的保护。例如,伟大的居里夫妇,就主动放弃了某些“优先权”。
全部回复1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