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秦四清 赞 +1
陈先生说“如何选出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青年科学家,确实很有难度”,前半句不妥。(1)得诺奖的科学家,其得诺奖的工作有的是青年时做出来的,有的是其他年龄段做出来的,与“年龄”关系不大。(2)能获诺奖的人,不大可能是选出来的,而几乎是偶然“冒”出来的,且往往是不被看好的人。看看科学史,诸多重要科学发现,几乎都是“偶然”而为之。这两者是一致的。
2018-10-20 15:47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hidden
杨正瓴 赞 +1
对话诺奖得主:科学研究告诉我了什么?  精选
黄旭,2018-10-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58962-1141803.html

1. Scientific success comes via many routes.
科学的成功来自许多途径

2. Many (most) discoveries are accidental.
大多数发现都是偶然的。

3. Ignorance, stubbornness, and a willingness to try help.
保持无知,坚持,并愿意尝试。

4. Scientific progress is cumulative.
科学进步是累积的。

5. University and grant support was essential.
大学和资助是必不可少的。

6. Students and postdocs are the lab innovators.
学生和博士后是创新者。
10-20 15:51
hidden
杨正瓴 赞 +1
科研不是“突击战” 呼吁延长学者学术生命期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692.shtm
樊秀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6

从科学研究发展规律看,科学研究是发现真理、揭示真相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脑力劳动为主,对从业者的智力要求较高,中老年学者在这方面不存在年龄弱势。同时,因为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从社会角色发展规律看,在国内,大多数年轻人要在博士毕业后才能正式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在此后的一段人生时期内,也正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侍奉老人的关键阶段。客观上,这些多个社会角色会耗费年轻学者们许多时间和精力。
10-20 15:53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