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梁驹
1
+1

不会变冷。老师您想太多了。海洋酸化是事实没有错,但那篇报道也没有提会导致变冷这个事情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 全球变暖 --- 海洋变暖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加快变暖 -- 大量海水变为水蒸气 – 雨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结合成酸雨 – 酸雨中碳酸与大陆中硅酸盐化合形成碳酸盐 – 海洋接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酸雨导致海洋酸化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 全球变冷形成冰期 – 海洋变冷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加剧变冷 – 地表植被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 火山活动增强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积累增多 — 进入下一个循环“。您这个循环的提出本来就是伪科学,无证据无数据无支持。比如:
地表植被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怎么会造成火山活动增强?到底增强多少?
“海洋变暖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加快变暖 -- 大量海水变为水蒸气 – 雨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结合成酸雨 – 酸雨中碳酸与大陆中硅酸盐化合形成碳酸盐 – 海洋接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酸雨导致海洋酸化”这一些列的循环过程,速率是多少?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相比如何?酸沉降是否也会导致二氧化碳二次释放?
没有数据,先扔概念,是不负责任的。
2018-08-16 23:38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 全球变暖 --- 海洋变暖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加快变暖 -- 大量海水变为水蒸气 – 雨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结合成酸雨 – 酸雨中碳酸与大陆中硅酸盐化合形成碳酸盐 – 海洋接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酸雨导致海洋酸化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 全球变冷形成冰期 – 海洋变冷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加剧变冷 – 地表植被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 火山活动增强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积累增多 — 进入下一个循环“。您这个循环的提出本来就是伪科学,无证据无数据无支持。比如:
地表植被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怎么会造成火山活动增强?到底增强多少?
“海洋变暖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加快变暖 -- 大量海水变为水蒸气 – 雨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结合成酸雨 – 酸雨中碳酸与大陆中硅酸盐化合形成碳酸盐 – 海洋接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酸雨导致海洋酸化”这一些列的循环过程,速率是多少?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相比如何?酸沉降是否也会导致二氧化碳二次释放?
没有数据,先扔概念,是不负责任的。
全部回复5 条回复
杨学祥
赞
+1

这是地球气候历史的总结,请看相关文献。冰盖集中在两极,压裂地壳,导致地震火山频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08-17 05:22
杨学祥
赞
+1

在冰川期,全球100米后的海水层变为两极的2000米厚的巨厚冰盖,由于地壳均衡运动,赤道海洋地壳由于失去100米厚水层而上升33米,两极增加厚2000米冰盖将压迫地壳均衡下降700米,这一冰川地壳均衡作用可以压裂低纬度和赤道地壳地壳,形成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冰盖消失后,形成两极地壳的上升和赤道地区地壳的挤压,也会形成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回复梁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回复梁驹
08-17 15:11
杨学祥
赞
+1

把综合分析说成是伪科学,这需要确凿的证据,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推翻所有的地质学理论,包括地壳均衡理论。从大冰期到大温暖期的气温变化和构造运动,地质学都有详细的资料和数据,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壳均衡数据,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的相关性。冰川扩展的范围可确定低保植被的减少数量和光合作用的减弱程度,我们列举的循环过程都是地质学的常识,远比温室气体理论复杂得多。温室理论要想说服人,应该首先象你说的那样,把地球历史上冰期到间冰期模拟清楚。
08-17 15:41
梁驹
赞
+1

回复@杨学祥:回复杨学祥 我并未说地质学理论和相关的综合分析就是伪科学。恰恰相反,您的分析,没有定量就先定性,根本就不能称为是综合分析。即使查遍资料,根本没您的这样的循环,断了一个链,您这个这个循环的理论都不成立。我向您请教植被与火山活动的关系,您跟我说冰盖,更是答非所问。您若要说气候模型是否能模拟冰期间地质延边尺度的气候演变,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都在做,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这其中就包括了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成果(http://www.ieexa.cas.cn/kxcb/kpwz/200909/t20090909_2469881.html)可能您在这方面也不是特别了解。杨老师希望您理解,我个人只是觉得您在科学研究方法和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并不针对您个人。您这样的老科学家,我们年轻一辈非常敬重,所以对您的期望也非常高。我们搞科学,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不能说胡话。
08-1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