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孟德利 赞 +1
人民网报道:“红旗河”西部调水第三次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晚报:http://www.bjd.com.cn/zc/sbs/201804/16/t20180416_11084261.html
人民网:http://socity-people.com.cn/n1/2018/0416/2932417.html?from=singlemessage

京报网讯 4月15日,“红旗河”西部调水研讨会在北京市友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组联合举办。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通过沿青藏高原边缘绕行的调水线路,将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的水资源,调往干旱的西北地区,全程自流,惠及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辐射影响全国70%以上的国土面积。此项构想最早在2013年开始调研、谋划,2016年初成立课题组进行线路研究及方案制定。目前,课题正处于具体问题、关键问题的研究阶段。
2018-04-17 20:56
全部回复1 条回复
hidden
霍有光 赞 +1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调查与思考:
红旗河自取水口到大渡河不能“全程自流”——红旗河:一个忽悠“自流调水”的大骗局(2)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1/2/1665410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1101179  
http://www.jsbbs.org/keji/yena/314863.html   
  一定要明确三江源地区并不富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单位面积降水量并不比黄土高原甚至某些沙漠多。所谓“水多”是因为地广人稀,受水(雨)面积大与高山冰川的作用。要考虑气候变暖等因素使区域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的现状。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草场沙化……就是警钟。
  围绕青藏高原,红旗河工程面对的是我国地势最高、地形最复杂的地区,先是要穿越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与南北走向的河流(包括支流),然后要穿越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东西走向的河流(包括支流),地形大起大伏(高差悬殊),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仍,隧洞与渡槽多的不可想象。
  这样的取水工程,决策前应该(或在一定范围内)先告诉公众:(1)拟取水的几条河流,最近二三十年的来水(水量)情况;(2)拟取水的几条河流域降雨量情况与沙漠化情况;(3)所有隧道的具体地名地点、具体长度,入水口、取水口的实际海拔高程;(4)大坝的具体高度与长度,具体海拔高程;(5)渡槽的具体地名地点、具体高度与长度,具体海拔高程。——或者,万事开头太难,可以先论证一下起步的第一段即大拐弯到怒江能不能全程自流吧!先不讲利,看看弊有多大吧?
04-18 17:56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