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杨正瓴
赞
+1

对经典电磁场的一点偶发感想,未经深思熟虑:
(1)电阻发热等,在屏蔽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可以用软铁罩)后,这些效应会消失吗?
假如能流真的是通过“场 Poynting vector”传播,屏蔽后的电阻发热应该会有所下降?
(2)真空中的电子束,在屏蔽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可以用软铁罩)后,还能有效传递能量吗?
核心:电磁流的可测量观察 = 电磁流本身?
反例:
不可观察 ≠ 事物不存在。
如正弦交流稳态电路里,谐振时,从外部对口观察不到内部的电容和电感。只并不直接等于内部不存在电容和电感。
又如,光线被半反射玻璃挡走了一半,不能说这一半光线不存在。
从波粒二象性角度看,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实在太“场”了。
高频声波(不是电磁波),也出现类似的“波粒二象性”。
相关链接:
[1] 张云,2017-12-26,趋肤效应的动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147-1091609.html
[2] Poynting vector,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ynting_vector
2017-12-31 12:02
(1)电阻发热等,在屏蔽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可以用软铁罩)后,这些效应会消失吗?
假如能流真的是通过“场 Poynting vector”传播,屏蔽后的电阻发热应该会有所下降?
(2)真空中的电子束,在屏蔽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可以用软铁罩)后,还能有效传递能量吗?
核心:电磁流的可测量观察 = 电磁流本身?
反例:
不可观察 ≠ 事物不存在。
如正弦交流稳态电路里,谐振时,从外部对口观察不到内部的电容和电感。只并不直接等于内部不存在电容和电感。
又如,光线被半反射玻璃挡走了一半,不能说这一半光线不存在。
从波粒二象性角度看,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实在太“场”了。
高频声波(不是电磁波),也出现类似的“波粒二象性”。
相关链接:
[1] 张云,2017-12-26,趋肤效应的动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147-1091609.html
[2] Poynting vector,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ynting_vector
全部回复1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