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周浙昆 赞 +1
物种和个体一样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物种走向灭亡和新物种产生是一个必须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过程,包括人类自己总有一天也是要灭亡的。从古生物学的角度看,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物种现在已经灭绝的物种比现在还在生存的物种要多得多。在现在人类对环境的干扰破坏太厉害,物种的灭绝分不清是人为的干扰,还是自然的过程。如果是人为的干扰,当然应该保护,如果是自然的过程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保护生物学就是减缓一下这个过程。总之人们是希望物种尽可能地在我们手上少一些灭绝。从这个角度看,大熊猫和您喜爱的粤语都应该受到保护(保护民族多样性,言语多样性的问题比保护大熊猫要复杂得多)。顺便推销一点私货,请侯老师斧正: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906832.htm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913389.html
2017-05-22 08:37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hidden
侯沉 赞 +1
保护生物学专家来了!非常感谢关注和介绍您的博文。
我原则上同意周老师的意见。
但是我的问题是,从理论上讲,为什么要保护?不保护有什么后果?
我这是个很初级的问题,但是确实是我的疑问。
楼下戎老师和应老师好像都觉得对很多物种人为的保护没有太大必要。
05-22 13:10
hidden
侯沉 赞 +1
刚才看到您的报春花一文。
“Peter Raven的夫人有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她说中国有那么汉字,少了一个会怎么样?是呀少了妈妈这个词,我们还可以叫娘,再少了娘呢?也行还有母亲可以用,再少呢?”
这个说法很好。谢谢介绍。
另外,您最后一段的反问也很好。
再次感谢。
05-22 13:13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