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GDHBWQ
赞
+1

GDHBWQ 2017-1-4 10:17 GDHBWQ 2017-1-4 10:09 由于温度和温度梯度的变化:雾(水汽)没了,霾也就没有了,是沉降到地面了。 博主回复(2017-1-4 10:12):PM2.5基本上没有“重力沉降”,“干沉积”速率也几乎为零,这是80年代以来野外实验确认了的。有关酸雨中气溶胶问题的研究成果。
这个结果没有考虑共沉降(就是水洗)的作用。也没有考虑吸光度的效应。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博主回复(2017-1-4 11:42):打字错了应该是“强度也不高” 博主回复(2017-1-4 11:37):根据气象资料,北京12月22日冷空气下来时,没有降雨,因此没有说及。
实际上锋面过程很可能有降水过程伴随,但经验表明,我国冬季弱冷空气下来时,降水即使有,轻度也不高。 博主回复(2017-1-4 11:32):降水请先是显而易见存在的,所以没有提及。
“水洗”包括“云洗”和“淋洗”,前者指成云阶段气溶胶已经进入云滴部分,后者指雨滴离开云底,下降过程中又撞击气溶胶带同降到地面的部分。
降雨清洗空气是很有效的措施,是另外研讨的。
你可以用实验来证明的:在人造一定湿度的雾霾里人工降温,雾没有了,霾同时也没有了。不是一定要下雨才干净的。
2017-01-04 12:34
这个结果没有考虑共沉降(就是水洗)的作用。也没有考虑吸光度的效应。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博主回复(2017-1-4 11:42):打字错了应该是“强度也不高” 博主回复(2017-1-4 11:37):根据气象资料,北京12月22日冷空气下来时,没有降雨,因此没有说及。
实际上锋面过程很可能有降水过程伴随,但经验表明,我国冬季弱冷空气下来时,降水即使有,轻度也不高。 博主回复(2017-1-4 11:32):降水请先是显而易见存在的,所以没有提及。
“水洗”包括“云洗”和“淋洗”,前者指成云阶段气溶胶已经进入云滴部分,后者指雨滴离开云底,下降过程中又撞击气溶胶带同降到地面的部分。
降雨清洗空气是很有效的措施,是另外研讨的。
你可以用实验来证明的:在人造一定湿度的雾霾里人工降温,雾没有了,霾同时也没有了。不是一定要下雨才干净的。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蒋大和
赞
+1

本文是针对北京2016年12月22日重霾被吹散的特定情况,因此没有讨论湿沉降或湿清除的可能性。
根据上海观察,霾污染初起时和湿度相关较密切(细颗粒物吸水增长);但后期消散时和湿度下降的相关性不高。
上海多次观察到北风下,重霾污染从北方输入,PM2.5浓度很快上升,但湿度却不跟着上升的情况。
我有博文说过这个情况:上海又一次北风夹带严重雾霾过境,但为什么又和湿度不相关?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53373.html
根据上海观察,霾污染初起时和湿度相关较密切(细颗粒物吸水增长);但后期消散时和湿度下降的相关性不高。
上海多次观察到北风下,重霾污染从北方输入,PM2.5浓度很快上升,但湿度却不跟着上升的情况。
我有博文说过这个情况:上海又一次北风夹带严重雾霾过境,但为什么又和湿度不相关?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53373.html
01-04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