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赵建民
赞
+1

博主回复(2016-12-19 10:00):这正是中国“雾霾”的特点,和传统空气污染不同:主要组成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易挥发有机物经过大气化学转化过程后形成的硫酸盐、硝酸盐和可溶性有机碳。这类细颗粒物开始形成时只是0.1微米大小的,不可见。但是之后形成雾滴的核心。早已研究过,这类细颗粒物很难从大气中被清除,因为“干沉积速率”几乎是零,比较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更能长久在空气中游荡。
虽然“很多农村是没有污染源的”,但细颗粒物可以长期游荡(最终去向大多是海洋),造成农村和城市差不多,形成区域性雾霾!
-------------
很多雾霾是突然发生的,而污染物不可能瞬间转移,大气污染物应该主要通过高空大气输送,而不是近地层,特别是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煤电厂,已经被电厂的大烟囱排到高空。混合层薄的时候,大气的扩散条件并不好,而大风天气,污染源的下风向也是晴空万里
2016-12-19 14:58
虽然“很多农村是没有污染源的”,但细颗粒物可以长期游荡(最终去向大多是海洋),造成农村和城市差不多,形成区域性雾霾!
-------------
很多雾霾是突然发生的,而污染物不可能瞬间转移,大气污染物应该主要通过高空大气输送,而不是近地层,特别是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煤电厂,已经被电厂的大烟囱排到高空。混合层薄的时候,大气的扩散条件并不好,而大风天气,污染源的下风向也是晴空万里
全部回复4 条回复
蒋大和
赞
+1

雾霾的“突然发生”,是要时间的。请给些实例来证实你的观点。
按我看,沙尘暴的发生,以及雾霾被北风吹散,比较雾霾发生快得多,每天观察污染浓度的变化有证据!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转化和输送,都是连续进行的。有实验证明,中国雾霾在尚未发生时,空气中有细颗粒物数量爆发的现象。它们就是之后几天积累、增长、输送的基础。同时,所谓“近地层”是指混合层吧?就那几张照片看也有300米上下了。“高烟囱”的烟流相当一些也在这个附近了,何况还有大量中低烟囱排放的污染物呢。
按我看,沙尘暴的发生,以及雾霾被北风吹散,比较雾霾发生快得多,每天观察污染浓度的变化有证据!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转化和输送,都是连续进行的。有实验证明,中国雾霾在尚未发生时,空气中有细颗粒物数量爆发的现象。它们就是之后几天积累、增长、输送的基础。同时,所谓“近地层”是指混合层吧?就那几张照片看也有300米上下了。“高烟囱”的烟流相当一些也在这个附近了,何况还有大量中低烟囱排放的污染物呢。
12-19 15:27
蒋大和
赞
+1

空气运动很复杂,例如“冷高压”,是造成低空逆温的机制之一,原因是“下沉”气流。还有锋面运动,平流过程等,也引发低空逆温。
大风天气时,混合层薄就不成立了,因为大风导致机械湍流强烈,不仅是被吹散,而且扩散也被“搅动”加得很强了。
雾霾自然是个小风,并且在污染源下风向的累积过程。
大风天气时,混合层薄就不成立了,因为大风导致机械湍流强烈,不仅是被吹散,而且扩散也被“搅动”加得很强了。
雾霾自然是个小风,并且在污染源下风向的累积过程。
12-19 15:36
蒋大和
赞
+1

请参考我2014年12月24日博文:“介绍一篇北大关于‘雾霾’形成机理的有创意但需商榷的文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853464.html
12-19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