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钱大鹏 赞 +1
如何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跨世纪的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般认为,随着量子电动力学的建立,统一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工作只是全力解决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问题。然而,如果深入思忖一下就会发现,上述看法是有缺陷的。实际上,作为标准模型重要基础的量子电动力学并没有实现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在基本概念上的交融,那里所谓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结合,实际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入侵”和改造,或者说是后者对前者的“臣服”和满足。这与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情况恰好相反,在诸如量子引力之类研究中,都是试图将量子力学的概念引入广义相对论的。正是因为“相对论不是几率的理论,而是确定性的理论”,所以要实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全面统一,必须在顺应测不准原理普遍性要求的前提下,对狭义相对论做出完备化的改进。至于“相对论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引进几率的机制”,这个并不需要人为界定,我的新方程指出,几率的机制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自由电子,特别是对于高速运动的加速器束团中的拟自由电子,几率的机制表现明显,而对于复合粒子乃至宏观物体,则随着质量的增大,几率机制渐趋衰减以至于表现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确定性”。以上所述,按照新理论的有关公式都可以定量计算,并非泛泛之谈。有关讨论也可以看看我的科学网博文“牢记爱因斯坦教诲,不做‘有智力的笨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8126-900390.html和“重写狄拉克方程 再铸新量子场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8126-735132.html
2016-09-24 13:26
全部回复1 条回复
hidden
迟延崑 赞 +1
您说【几率的机制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自由电子,特别是对于高速运动的加速器束团中的拟自由电子,几率的机制表现明显】

我刚刚才把你的《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验证与应用》找到,并下载。我问过几次如何得到这个结论没有得到回答,只好在你的博客里寻找,应当是这一篇吧?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你的论文,但是由于Φ是个大数字,上面那段话即【几率的机制表现明显】恐怕不能这么说。
我记得我说明过,束团的密度其实很低,不超过每立方厘米10^16比海平面的空气的密度还低好几个数量级。(在标准状况下大气密度在 每立方厘米6.022/22.4*10^20),这个密度大概已经出了同温层了。初略的说,每升高五公里密度减半。因此束团中电子应当算做自由的粒子。如果这还不算自由电子,我们的实验室里就没有自由电子了。
我的观察,做实验切忌心急。盼望过度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也会让本来冒头的机会溜掉。我宁可做笨蛋也不愿轻信不可靠的结果。
我的建议还是最好把合肥的实验继续下去,看看重复性如何。这可能是个笨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我是旁观者,是站着说话不怕腰痛。那就让我们祈祷大加速器一帆风顺吧。
至于你说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谁臣服谁不重要,关键是是否统一了,薛定谔方程是非相对论的,可以说在经典力学上引进波动性,或者说,用算符(波动性)改造牛顿力学;狄拉克把这个过程对狭义相对论又做了一遍,也可以说是用波动性征服相对论。
但是很可惜许多人在解释量子力学的几率概念的时候全然不顾相对论,讨论的是光子,却用薛定谔方程的概念... 不多说了,否则又会扯到另一个纠缠不清的话题。
09-24 23:17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