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骆小红
赞
+1

佛经的翻译是非常严谨庄重和认真的事情,每部佛经的译者都称三藏法师,也就是经律论都通达的高僧大德,通达不是通读,而是证果,也就是说,译经的法师是有修证实证的高僧大德,玄奘大师的译场非常庞大,每句话,每一个字翻译后,都必须经过译场中那些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的认证才最后定稿,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玄奘大师在印度修学十多年,得辩才无碍,统帅当时印度佛教界,并非懂点梵语或者巴利文就可以翻译佛经的,对于佛经,我们这些没修没证的所谓学者专家还是老老实实先接受高僧大德的的译作最好,不要用所谓的学术考证去推测,甚至猜测,这样的出来的结论没一个是正确的,因为佛法是实证法,不着文字相。佛经中看似神奇的描述也不要随便否定,因为佛法实证的境界范围之广、之深,远非今日科学所及,譬如一个大千世界就有可能涵盖十亿个银河系,这相当于今日科学或哲学所言的宇宙,其实像这样的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数,这都是佛的亲证,也就是亲眼所见,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
话说的可能难听,但面对我们陌生甚至毫无修学的佛经时,我们不能不慎之又慎。一个不正确的结论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读者,甚至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果他们因此而对佛经产生偏见,远离佛法,后果远比杀他们严重的多,因为那是断他们觉悟、解脱生死的机缘,也就是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2016-08-25 09:00
话说的可能难听,但面对我们陌生甚至毫无修学的佛经时,我们不能不慎之又慎。一个不正确的结论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读者,甚至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果他们因此而对佛经产生偏见,远离佛法,后果远比杀他们严重的多,因为那是断他们觉悟、解脱生死的机缘,也就是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李兆良
赞
+1

谢谢点评。两个文化首次交流,不免有许多语言文字上的误会。虽然双方都尽量做到信达雅,还是不能完满。所以三藏大师共用音译与意译。汉-梵之间的语法是很重要的分别。例如,英文的前置词是中国人最头疼的,汉语没有这样的用法。我不晓得梵文里面有没有类似的特殊情况。与西方大交道400年,今天我们学英文是容易多了,对于古代的翻译,不能认为绝对正确。英文的truth和fact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汉语的“真相”与“真理”可不完全能互换。对汉译佛经,我们也需要审慎,如同当年首次翻译一样,认真求索,假如前人翻译并不理想,不应该因循。我以前对心经也不详细考究。这次网友提问才引起兴趣深入探讨。梵文里面的इह (iha,此),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一般的汉译心经里没有。省略了这词,整个意思可以改变。所以我提出上述的可能性。希望与精通佛经的朋友切磋。
08-25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