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王国文
赞
+1

“量子通信卫星”和“京沪量子通信干线”预定在7月和年底前剪彩,不过有的呼声很强烈:“深切吁请共同努力阻断注定劳而无功的量子保密通信工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52526&do=blog&id=964932);量子通信:挂洋头卖狗肉(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964914)。这些呼声获得很多专家的响应,本人完全支持。当前,从国外到国内、从上到下、从专家到股民,都在谈论“量子通信”。不过,到底何谓“量子通信”,似乎还是一个问题。
粗浅地说,与经典信息通道(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空间光波)上的通信不同,在量子信息通道上的通信叫量子通信。那么什么是“量子信息通道”?对这种通道,有人做这样的通俗的解释,像有一对骰子,奇迹般的事发生,每当双胞胎中的一个掷出某个数字,对方总会掷出相同的数字,即使一个在蒙特卡洛,对方在拉斯维加斯。(It is like having a pair of dice, miraculously prepared in such a way that whenever one of the two shows a certain number, its twin partner will always show the same number, even if one is in Monte Carlo and the second in Las Vegas.)彭承志(2015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得主)说过:“纠缠光子就好像一对“心有灵犀”的骰子,甲乙两人身处两地,分别各拿其中一个骰子,甲随意掷一下骰子是5点,与此同时,乙手中的骰子会自动翻转到5点。” 潘建伟称:“国际上把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和量子密钥分发等几种技术统称为量子通信。”照此说法,未用到量子隐形传态或其变种量子纠缠交换的量子密钥分发,都不能称为量子通信。按“科普中国”百科科学审核的词条,“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一般认为,量子通信是基于粒子如光子的量子属性的“纠缠效应”的新型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 new type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entanglement effect" of the quantum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such as photons.) 可是,至今从未见过这种量子通信,除了造假(如青海湖上光子的隔空传输)的以外。尼古拉斯·吉辛是欧洲搞量子信息第二大团队的领军人,他认为潘建伟组在青海湖上的隔空传输是一桩隐性诈骗(potential cheat),以我之见,那是明目张胆的诈骗,隔空传输像隔山打牛一样,是巫术。等着“京沪量子通信干线”的验收,看其中是否用了“纠缠效应”和“量子信息通道”,否则那是“京沪伪量子通信干线”。有人也许会说,用单光子的通信是量子通信,多光子的就可能被窃听,因为单量子不可克隆。
凡讲量子加密,都少不了讲“单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按始作俑者(沃特斯和祖瑞克)的说法,已知的量子态是可以克隆的,所以他们称“未知的量子态不可克隆”。这“未知”很关键,不能改为“任意”,否则量子隐形传输成为隔空复制。“未知”和“已知”与自然规律何干?他们还有这样的解释,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的光子是可以克隆的,此外的光子(含糊地说任意)是不可克隆的。本人做过二氧化碳激光增益实验研究和调谐激光器,知道其中45度(或其它方向)偏振的光子能够克隆出无数同样偏振的光子。这种激光器的一个腔镜是闪耀光栅,用锗片做布儒斯特窗,安排得使输出的激光是水平偏振的。坐标选择是任意的,对各向同性的激光介质,具有旋转对称性,当然也可以安排得使输出的激光是45度偏振的,这时起始45度偏振的自发辐射光子被接联受激克隆。做激光器的专家大概很少会相信这个定理。
祖瑞克后来说法有所改变:“完善的克隆是不可能的,但是,如近年的研究证明,我们每时每刻能够做近似克隆,或者,有些时候能够做完善的克隆。”即便照此说法,那个量子加密绝对安全的“保证”就是一个噱头。2009年沃特斯和祖瑞克发表题为“不可克隆定理”的论文,其中写道:“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石。”“麻烦来自拷贝的固有非线性。”拷贝是非线性的,既然如此,那么他们是从线性的叠加原理以错误的方式推导出这个错误的定理。(http://bbs.sciencenet.cn/blog-212815-269438.html)
2016-04-03 18:58
粗浅地说,与经典信息通道(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空间光波)上的通信不同,在量子信息通道上的通信叫量子通信。那么什么是“量子信息通道”?对这种通道,有人做这样的通俗的解释,像有一对骰子,奇迹般的事发生,每当双胞胎中的一个掷出某个数字,对方总会掷出相同的数字,即使一个在蒙特卡洛,对方在拉斯维加斯。(It is like having a pair of dice, miraculously prepared in such a way that whenever one of the two shows a certain number, its twin partner will always show the same number, even if one is in Monte Carlo and the second in Las Vegas.)彭承志(2015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得主)说过:“纠缠光子就好像一对“心有灵犀”的骰子,甲乙两人身处两地,分别各拿其中一个骰子,甲随意掷一下骰子是5点,与此同时,乙手中的骰子会自动翻转到5点。” 潘建伟称:“国际上把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和量子密钥分发等几种技术统称为量子通信。”照此说法,未用到量子隐形传态或其变种量子纠缠交换的量子密钥分发,都不能称为量子通信。按“科普中国”百科科学审核的词条,“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一般认为,量子通信是基于粒子如光子的量子属性的“纠缠效应”的新型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 new type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entanglement effect" of the quantum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such as photons.) 可是,至今从未见过这种量子通信,除了造假(如青海湖上光子的隔空传输)的以外。尼古拉斯·吉辛是欧洲搞量子信息第二大团队的领军人,他认为潘建伟组在青海湖上的隔空传输是一桩隐性诈骗(potential cheat),以我之见,那是明目张胆的诈骗,隔空传输像隔山打牛一样,是巫术。等着“京沪量子通信干线”的验收,看其中是否用了“纠缠效应”和“量子信息通道”,否则那是“京沪伪量子通信干线”。有人也许会说,用单光子的通信是量子通信,多光子的就可能被窃听,因为单量子不可克隆。
凡讲量子加密,都少不了讲“单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按始作俑者(沃特斯和祖瑞克)的说法,已知的量子态是可以克隆的,所以他们称“未知的量子态不可克隆”。这“未知”很关键,不能改为“任意”,否则量子隐形传输成为隔空复制。“未知”和“已知”与自然规律何干?他们还有这样的解释,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的光子是可以克隆的,此外的光子(含糊地说任意)是不可克隆的。本人做过二氧化碳激光增益实验研究和调谐激光器,知道其中45度(或其它方向)偏振的光子能够克隆出无数同样偏振的光子。这种激光器的一个腔镜是闪耀光栅,用锗片做布儒斯特窗,安排得使输出的激光是水平偏振的。坐标选择是任意的,对各向同性的激光介质,具有旋转对称性,当然也可以安排得使输出的激光是45度偏振的,这时起始45度偏振的自发辐射光子被接联受激克隆。做激光器的专家大概很少会相信这个定理。
祖瑞克后来说法有所改变:“完善的克隆是不可能的,但是,如近年的研究证明,我们每时每刻能够做近似克隆,或者,有些时候能够做完善的克隆。”即便照此说法,那个量子加密绝对安全的“保证”就是一个噱头。2009年沃特斯和祖瑞克发表题为“不可克隆定理”的论文,其中写道:“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石。”“麻烦来自拷贝的固有非线性。”拷贝是非线性的,既然如此,那么他们是从线性的叠加原理以错误的方式推导出这个错误的定理。(http://bbs.sciencenet.cn/blog-212815-269438.html)
全部回复1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