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徐晓
赞
+1

李老师,意见如下:
文氏图一定要画图,而且还必须交待概率和事件的对应性,否则学生一定会迷糊,我不只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我自己都给绕进去了。(当然,如果李老师准备画图,就算我没说。)
至于先验知识加权,或者说先验概率值的确定,是有所谓代价函数一说的(http://en.wikipedia.org/wiki/Loss_function,条目列的文章我没看过,我自己看过的文章得回想一下,太久了。)关键在于“女友”如何评估代价,如果男友有出轨,而判未出轨将付出代价c1;男友未出轨,而判其出轨,将付出代价c2;其余两种情况分别是c3,c4,则:
总代价为:
C=P(判为未出|出)c1+p(判为出|未出)c2+p(判为出|出)c3+P(判为未出|未出)c4
结果必需优化至c最小,确定四个p,再倒推回去方可。
2014-02-28 00:28
文氏图一定要画图,而且还必须交待概率和事件的对应性,否则学生一定会迷糊,我不只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我自己都给绕进去了。(当然,如果李老师准备画图,就算我没说。)
至于先验知识加权,或者说先验概率值的确定,是有所谓代价函数一说的(http://en.wikipedia.org/wiki/Loss_function,条目列的文章我没看过,我自己看过的文章得回想一下,太久了。)关键在于“女友”如何评估代价,如果男友有出轨,而判未出轨将付出代价c1;男友未出轨,而判其出轨,将付出代价c2;其余两种情况分别是c3,c4,则:
总代价为:
C=P(判为未出|出)c1+p(判为出|未出)c2+p(判为出|出)c3+P(判为未出|未出)c4
结果必需优化至c最小,确定四个p,再倒推回去方可。
全部回复0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