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biofans 赞 +1
“内容缺乏创新性”:有些东西是很难创新的。申请书中什么都要求创新,某种程度上就是扯!就是强人所难。
比如我要克隆一个基因,并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克隆基因的方法很多,也很成熟,难道一定要我创造一个克隆基因的新方法才叫创新?研究基因功能也有成熟的方法和套路,绝大多数论文也是按照成熟的方法和套路来研究基因的功能。

唐凌峰博主的博文“研究基因功能的“七大绝招”与“三板斧””(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do=blog&id=516533)写得非常好。唐博主说:“为了增加适用范围,上面一共总结出了七大绝招,但却不够简练。一个研究或者一篇文章,常常只用到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加简洁,可以总结为最重要的“三板斧”:天时地利,患得患失,十面埋伏。“天时地利”,指的是基因何时何地表达。“患得患失”,其中“患失”比“患得”重要得多。“十面埋伏”,指的是立体论证。基本上,每一个研究都离不开这三板斧,上述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只要学会这三板斧,就可以做大部分科研了。所以,科研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克隆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很多就是用的唐博主的这几招。此前读到一篇克隆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论文(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396600),该论文就是用的上述套路,而且这方面的论文一般就是这个套路,这样才能说明该基因的功能。我们申请项目写申请书就不能用现成的方法?一定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克隆基因的方法才叫创新?评审意见中的“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较常规。”、“研究方案可行,但没有太多新意。”,基本都是扯淡!什么叫“研究方法较常规”?怎么才叫有新意?如何创新?评审专家有没有做过基因的功能方面的研究?如果做过,请问该评审专家是怎么做的?感觉有些评审专家确实是“砖家”!

感觉2011年三个专家的评审意见基本都是扯淡!
2012和2013年三个专家的评审意见比较靠谱。
将在评审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
2014-01-21 11:12
全部回复2 条回复
hidden
李德文 赞 +1
作为基础研究创新可大可小,但还是应该有。“当不了物理学家不要紧,可以老老实实做个电工。”这句话实际上概括了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差别与联系,从中可以看出创新的意义所在。科学研究不同于工程技术,要解决的是0到1的问题。
01-21 12:53
hidden
李德文 赞 +1
作为基础研究创新可大可小,但还是应该有。“当不了物理学家不要紧,可以老老实实做个电工。”这句话实际上概括了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差别与联系,从中可以看出创新的意义所在。科学研究不同于工程技术,要解决的是0到1的问题。
01-21 12:53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