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蒋大和 赞 +1
但是,我对博文中讲的一些内容却有不同意见。

黄土长距离输送和黄土高原的形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十分敬仰前辈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和成果。
但我觉得现今的灰霾或雾霾的形成不能和黄土的长距离输送混为一谈。

不知道杨老师是否注意到:(1)我国东部地区灰霾或雾霾期间,PM2.5在PM10中占有的比例是很高的,展示了霾和黄土的很大不同;(2)各地关于PM2.5组分的分析数据相当多了。尽管各地结果有所不同,对来源的看法也有不同,但共同点是,都认为人为因素造成的颗粒物为主。这和长距离输送黄土很不同;(3)各地有关研究人员都重视湿度和霾污染程度的相关性,如果是黄土,恐怕就没必要了;(4)黄土输送主要是冬春两季,霾可以在各季都发生。而且这样一两年,沙尘暴似乎有所减弱;(5)“灰霾”一词是2002年一次气象研讨会上提出的(最好能找到论文集),之后有许多关于灰霾观测的文章发表(我收集的2009年前中文文章就近30篇),有研究员甚至提出,灰霾关于相对湿度可能超过90%;黄土吸水性高?“雾霾”是2012年下半年才被普遍应用的。2013年1月中下旬,北京严重雾霾,相对湿度都接近和超过90%,所以说雾霾也可以接受。但是,有没有注意到,雾霾一去,却没有照片显示汽车车窗、车身上的积尘?如果是黄土?

黄土沉积可见,灰霾沉积不可见?

PM2.5或细颗粒物,有“湿沉降”,但国际上不考虑“干沉降”的,只考虑“干沉积”。
2013-12-22 18:38
全部回复1 条回复
hidden
杨学祥 赞 +1
黄土沉降是大背景,数量多少,影响多大需要测定。一夜33万吨沙尘降首都,北京会变成黄土高原吗?

[重构] 于 2006-04-18 09:36:02上贴  
  2006年4月17日晨,从窗外看到地面一夜落下一层黄尘,黑色小汽车穿上了黄土甲,心想这该落下多少沙尘?由于上午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把《进化论不是达尔文的专利,进化论也需要进化,从达氏随机进化论到智因设计进化论》一文发给相关报刊并同时上贴在有关互联网论坛(附件1),二是给《中国当代思想经典》编委会填写“入选者个人简历及主要成就”和“入编者思想精要”并通过电子信和挂号信同时发给编委会(附件2)。

  因此,一直忙到中午饭后,才有时间去莲花池(北京西客站西南)采集落尘。我选择的地方是紧靠池水的一处平台,四野开阔,地面材料光洁。拿出卷尺,量出1平方米的范围,小心翼翼地把尘土聚拢起来,用薄金属片将尘土放入小塑料袋里,沙尘颗粒比面粉还要细。然后去一家中药店,称得重量21克,除去小塑料袋1克重,得出每平方米降尘20克(误差正负1克),亦即每平方公里降尘20吨。

  据此可知,北京市面积16800平方公里,一夜之间扬尘给北京市送来33·6万吨沙尘。这场刚刚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不同地方或为扬尘,或为浮尘),总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公里,如果按北京市的降尘量计算,这场沙尘暴大约扬起6000万吨沙尘。有必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对沙尘暴、扬尘、浮尘的技术参数是能见度,并不能准确反映沙尘暴的性质,应该增加“降尘量”的参数,类似降水量。

  关于中国北方频频发生沙尘暴的问题(气象部门有人说近年沙尘暴还不如几十年前多,其实当年的城市气象资料,与当时城市多为土路、裸露地面有关,不能简单地引用)。笔者2001年曾撰文《干旱、荒漠化、沙尘暴,也有沿海城市惹得祸》,指出与沿海城市带兴起有关。几天前又为该文加写补注,更名《中国沙尘暴,有日本韩国因素,应当支付经济补偿》并发表在互联网上。该补注指出,千百年来,中国北方的气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也就是说,从欧亚大陆内地刮来的含水量少的西风,与从太平洋刮来的含水量丰沛的东风,长期处于旗鼓相当的状况。众所周知,对于中国北方来说,水汽资源主要来自东风和南风,故有“东风化雨”的自然规律。直至20世纪60年代,华北还曾经下过7天7夜的暴雨,那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忧患是担心黄河决口。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北方雨水出现明显减少趋势,而这正是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日本列岛从北到南变成了第一道挡东风的墙。20世纪8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朝鲜半岛变成第二道挡东风的墙。20世纪9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起飞,北方沿海城市带变成第三道挡东风的墙。正是上述三道挡东风的墙,以及上述城市带热岛高温区对西伯利亚寒冷区的大气环流向东移动的吸引力,造成中国北方形成西风压倒东风之势,并导致华北平原水系全面趋于枯竭,黄土高原降水量持续减少,黄河不但不再有决口危险反而频频断流,与此同时中国北方沙漠化、荒漠化的土地也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是造成中国北方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日本国政府和韩国政府,应该对中国北方人民遭遇到的沙尘暴和水资源减少等环境恶化问题,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关于我国北方降水量持续减少的主要因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除了沿海城市带热岛风阻效应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水库大坝对下游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南太平洋)向上游输送的阻力。有鉴于此,笔者提出空中南水北调科学设想,建议通过人工改变地形、地貌的技术手段,引导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更多地输送到黄河上游和黄土高原地区,只有增加北方降水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沙尘暴以及荒漠化、沙漠化。这是因为,单纯地植树造林,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盲目扩大植被面积,会大幅度增加当地的蒸发量,反而进一步加剧荒漠化扩张速度。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布局和居民生活方式(大面积住宅、高能量消耗)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因有风成说和水成说两个学派,如果风成说是对的,那么如今的沙尘暴趋势,或许表明黄土高原正在向东扩张,已经越过太行山,若干年后华北平原将变成黄土高原新区,届时北京市和天津市有可能变成新黄土高原区的盆地。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地给北京的决策者发出“我来了”的信号,何去何从,该有另辟蹊径的决断和创新了。
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4319869.html
12-23 03:18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