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霍有光
赞
+1

东疆煤炭资源开发与自燃问题,必需要一定的水资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集思广益,通过科学民族决策、通过比较来选择。
“每年通过新疆上空的水汽超过1万亿立方米”“只有1/5左右转化为降水,每年全疆降水有2000多亿立方米”——已经向你说明过了:如果真有这种通道,那么也应该存在成千上万年了,请问它的高度有多高?为什么老天不下下来呢?(1)我不反对搞人工降(增)雨,仅把此视为“开源”的措施之一。(2)如果真能从“新疆上空的水汽超过1万亿立方米”中搞下“2000多亿立方米”,肯定是一件大好事。为什么环塔里木盆地周边有那么多高峰(5000米以上)都拦截不了这种水汽?所谓“东为输出界面”,正好在罗布泊与土哈盆地上空,烦请论证如何能够为罗布泊或土哈盆地降下数十亿立方米的水?尤其是要讲明科学道理!敬请读者参阅:
[1]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027.html
[2]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33609.html
[3]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92121.html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沙漠可以为能源安全做出贡献”)的主要内容是:
(1)“引渤济锡”项目:从渤海提水经赤峰市到锡林浩特市,采用管涵输水方式,线路全长620公里,年输水量3.65亿立方米。
(2)坑口电站、海水淡化、盐化工项目:利用发电余热,年产3.1亿立方米淡水,满足4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年产1000亿立方米煤气、年产1120万吨各类盐化工产品对淡水的需求。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煤炭资源“物尽其用”问题,而且还使煤炭燃烧的热能利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80%左右,海水淡化成本则降低50%左右。形成煤炭资源、海洋资源和生态资源联合开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开发煤炭、防沙治沙、恢复生态、合理利用国土的目的。该项目总体规划及输海水工程、海水淡化制盐工程和煤制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询论证,并正在按照咨询意见修改完善。
谢谢关注!敬请读者参考:
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328
2013-11-21 09:36
“每年通过新疆上空的水汽超过1万亿立方米”“只有1/5左右转化为降水,每年全疆降水有2000多亿立方米”——已经向你说明过了:如果真有这种通道,那么也应该存在成千上万年了,请问它的高度有多高?为什么老天不下下来呢?(1)我不反对搞人工降(增)雨,仅把此视为“开源”的措施之一。(2)如果真能从“新疆上空的水汽超过1万亿立方米”中搞下“2000多亿立方米”,肯定是一件大好事。为什么环塔里木盆地周边有那么多高峰(5000米以上)都拦截不了这种水汽?所谓“东为输出界面”,正好在罗布泊与土哈盆地上空,烦请论证如何能够为罗布泊或土哈盆地降下数十亿立方米的水?尤其是要讲明科学道理!敬请读者参阅:
[1]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07027.html
[2]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33609.html
[3]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3560-492121.html
“引渤济锡”示范工程(“沙漠可以为能源安全做出贡献”)的主要内容是:
(1)“引渤济锡”项目:从渤海提水经赤峰市到锡林浩特市,采用管涵输水方式,线路全长620公里,年输水量3.65亿立方米。
(2)坑口电站、海水淡化、盐化工项目:利用发电余热,年产3.1亿立方米淡水,满足4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年产1000亿立方米煤气、年产1120万吨各类盐化工产品对淡水的需求。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煤炭资源“物尽其用”问题,而且还使煤炭燃烧的热能利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80%左右,海水淡化成本则降低50%左右。形成煤炭资源、海洋资源和生态资源联合开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开发煤炭、防沙治沙、恢复生态、合理利用国土的目的。该项目总体规划及输海水工程、海水淡化制盐工程和煤制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询论证,并正在按照咨询意见修改完善。
谢谢关注!敬请读者参考:
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328
全部回复1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