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页
hidden
匿名
1970-01-01 08:00
删除
全部回复1 条回复
hidden
诸平 赞 +1
SCI/SSCI又能怎么样,在国外发表的就一定水平高、被引频次高吗?不一定。我们国内曾经有报道称XX高校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最多(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2-01-09/1438323552.shtml),表明科研实力强。2013年莱顿大学排名,不是发表论文多的得第一,南开大学却获得第一名,论文数量排名第23名,第二名却是论文数量排名第43名的湖南大学。看看我们的数量增长,大家皆大欢喜;望望我们的被引频次,有名落孙山之感!如果以SCI论文数量来论英雄,则完全违背了SCI的创办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1925.9.6-)的初衷,SCI每年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预测不是看数量,而是看被引频次。
“人民网”2012年6月25日发表了题为“2012中国两岸四地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揭晓”的报道,文章以“两岸四地大陆高校基础研究水平最高,1998年至今共发表243篇Nature&Science论文”为开场白,这样的表述是否确切值得商榷。
1. 数量多不等于质量高、水平高
只要你看看统计表就不难发现,“两岸四地大陆高校基础研究水平最高”,就是以“1998年至今共发表243篇Nature&Science论文”作为支撑。发表论文多,就意味着水平高吗?No!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对于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者的预测,从来没有提到以论文数量来论成败,也没有以Nature&Science论文的多与少来作为遴选候选人的标准,而是以被引频次的多与少来进行决策,预测的命中率之高,简直难以令人置信,虽然不一定当年可以获奖,可能是在若干年之后才获奖,但是,2002年以来的预言中已经被命中了14位。
更多内容请浏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586835.html
06-01 09:20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