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然

《科学》连发4篇论文,新研究展示HIV疫苗前景
2024-05-17 10:17
来源:科技日报

 

据最新发表在《科学》《科学·转化医学》和《科学·免疫学》上的四篇研究论文显示,科学家们在设计艾滋病病毒(HIV)疫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为成功开发可引发广泛中和抗体的疫苗指明了方向。

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测试了一种基于N332-GT5三聚体(HIV病毒包膜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新型种系靶向策略的保护作用。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成功引发并增强了B细胞的数量,这些B细胞在一组8只恒河猴中分泌了BG18(一种抗HIV病毒的广泛中和抗体)的前体。

发表在《科学》杂志的另一项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拉贡研究所、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采用了不同的递送方法,证明他们可通过mRNA用N332-GT5启动B细胞,并通过脂质纳米颗粒递送。该策略还可减少不良的脱靶结合。

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的论文中,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纳米颗粒免疫原,以增强针对生殖系的HIV疫苗。他们首先用eOD-Gt8 60mer免疫原作为“启动剂”,该免疫在Ⅰ期试验中被发现可诱导抗HIV的前体——VRC01类广泛中和抗体。启动后,研究人员再用Core-G28v2 60mer免疫原给小鼠接种疫苗,作为“加强剂”。他们发现,这种初免—加强方法成功引发抗体,在培养物内中和了HIV样假病毒。

发表在《科学·免疫学》的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拉贡研究所、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封装在脂质纳米颗粒中的mRNA,递送eOD-Gt8 60mer作为初始启动免疫原。研究人员将几种不同的人源化B细胞系转移到小鼠体内,以模拟免疫过程中发生的B细胞之间的竞争。这种策略诱导B细胞多样化,并获得分泌VRC01类抗体所需的突变和特征。

这些研究均展示了种系靶向HIV疫苗的合理设计进展,所得到的结果还可以诱导针对其他人类病原体的广泛中和抗体。

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已过去四十余年,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开发候选疫苗。但迄今仍然缺乏一种有效的、经批准的疫苗,以诱导广泛的抗体能中和艾滋病毒株。目前备受瞩目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系列免疫系统靶向的蛋白质来引导和“启动”年轻的B细胞,诱导细胞产生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广泛中和抗体。本文中这些新的科研成果,展示了种系靶向方法的应用前景。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