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

银盘翘曲“时光动画”揭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
2024-07-02 20:50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自然—天文》在线发表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基于国家天文台负责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欧空局的Gaia卫星数据,首创“时光动画”(motion picture)新方法,利用不同年龄的造父变星样本直接测量出银盘翘曲的进动方向和速率。基于此,研究团队揭示出当前银河系的暗物质晕形状为接近球形的扁椭球。

在近邻宇宙中,大多数的盘状星系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圆盘,而是在外区表现出像薯片一样的弯曲状态,天文学家称之为翘曲(warp)。银河系作为一个典型的盘状星系,也不例外地表现出翘曲特征。

科学家通常认为,翘曲的起源是外盘物质的旋转平面偏离了包裹它的暗物质晕的对称平面。这样一个倾斜的转动银盘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必然会受到暗物质晕施加的引力矩产生进动。

然而,作为一个重要动力学参数,翘曲的进动速度在方向和速率的测量都存在巨大的争论,原因是之前的测量都是依赖运动学的间接方法,其使用的示踪天体会因动力学扰动或加热效应而影响其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度。

  ?

旋转的陀螺在重力力矩下产生进动及类比陀螺,银盘翘曲在暗物质晕的力矩下“翩翩起舞(进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侯开元、董占勋制作的艺术想象图,科研团队供图

科研团队介绍,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利用Gaia发现的2600颗年轻经典造父变星作为银河系翘曲的示踪天体,并结合LAMOST数据精确测量了这2600颗经典造父变星的距离和年龄,首创了“时光动画”方法,精确描绘了距今2.5亿年间不同年龄切片的银盘三维结构。

通过动画“放映”方式,该研究清晰地揭示了银盘翘曲的演化过程,发现翘曲沿着逆太阳旋转方向以2 km/s/kpc(即每百万年0.12度)的速率进动。

进一步的精细测量显示,随着造父变星样本离银心距离的增加,翘曲的进动速率逐渐减小。无论翘曲如何起源,其进动速率和方向都由银河系内盘与暗物质晕共同决定。

在扣除银河系内盘的贡献后,研究团队发现,当前包裹翘曲的银河系暗物质晕呈现出略微偏离球形的扁椭球形状(椭球等势面长短轴之比q值在0.84到0.96之间),目前只有这一形状才能解释翘曲的剩余进动大小。该结果为研究银河系暗物质晕的演化提供了重要锚点。

不同年龄切片的造父变星构建的银盘三维结构以及翘曲节点线随样本年龄的变化(斜率即为翘曲进动速率)(科研团队供图)

 

该论文的两位审稿人一致认为:“‘时光动画’是一项新颖且深具说服力的方法,并首次精确测定出进动的方向和速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教授黄样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北京大学研究员张华伟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沈俊太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研究生冯齐康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0-024-02309-5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