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rdai的柠檬茶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serdai 品茶、喝咖啡、闲话、科学八卦、与聊天

博文

一部神秘“天书”:沃伊尼克手稿

已有 6401 次阅读 2014-4-14 06:33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沃伊尼克手稿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的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有一本曾让世界上最优秀的解码专家伤神的神秘古籍《沃伊尼克手稿》。

这部手工抄写的古籍使用了没人能懂的语言,充满古怪的插图,图中的许多动物和植物是地球上所没有见到过的。世界上许多人着迷于这份手稿,希望破译其中传递的信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解释,至今根本没有破译。其中有位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优秀解码专家之一的美国人威廉·弗里德曼(William Friedman)。他可是名扬天下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创始人,他曾花了30年时间试图解开《沃伊尼克手稿》所包藏的秘密,但是没有成功。一位退休的美国植物学家最近表示,书中的一些植物来自中美洲地区。与此同时,一位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声称翻译了书中的10个词。

于是,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这究竟是一份需要破译的密码呢,还是一场恶作剧的产物?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馆长克莱门斯(Ray Clemens)用调侃的语气说,他最喜欢的解释是,这是一位少年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一份带有插图的日记。

这本书的书皮是柔软的深象牙色羊皮纸,手稿的文字是用赭色的墨汁书写的。全书一共240页,插图非常丰富。这些插图包括古怪的植物、占星术符号、水母一样的生物,还有像龙虾一样的东西。还有一幅画面显示,一群皮肤光亮的裸体女人顺着一个水道滑了下来。


一部无法破译的神秘“天书”

沃伊尼克手稿


沃伊尼克手稿

沃伊尼克手稿

无人看懂的天书——“沃伊尼克手稿”


沃伊尼克手稿



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沃伊尼克手稿》,是因为一位名叫威尔弗里德·沃伊尼克(Wilfrid Voynich)的伦敦二手书商声称于1912年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一所天主教神学院发现了这份手稿。

沃伊尼克手稿


沃伊尼克出生于1865年,是生活在沙俄帝国统治下的立陶宛的波兰后裔,曾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短暂拘押于西伯利亚,随后经由满洲逃到伦敦。他在伦敦开了一家二手书店,书店成为政治流亡者的一个活动据点。在这些流亡者中有卡尔·马克思,还有一位神秘的俄国流亡者,名叫赖利(Sidney Reilly),也就是曾受雇于英国情报部门的大名鼎鼎的“王牌间谍”。

按照沃伊尼克的说法,他在意大利罗马郊外的一处名叫蒙德拉格尼庄园(The Villa Madragone)的天主教神学院发现了这份手稿。手稿还有一封附信,由罗马皇帝的御医马尔奇(Johannes Marcus Marci)于1665年书写。马尔奇在信中说,这本书曾经属于罗马皇帝,也许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炼金术士罗杰·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还有两个人经常被认为是这本书的可能作者:一位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占星术士约翰·迪伊(John Dee),另一位是迪伊的伙伴、炼金术士爱德华·凯利(Edward Kelley)。沃伊尼克本人把这本书称为“罗杰·培根密码手稿”。


有人指出,这不过是沃伊尼克自己编造的一份手稿。在造假的历史上,由一位古籍善本商人“发现”过去不为人知的手稿,这仅仅是一个惯用伎俩。还有人说,沃伊尼克曾大批购买羊皮纸,并且使用自己在莫斯科大学学到的化学知识仿造中世纪墨水,而大英图书馆的借书记录也显示他的密友、“王牌间谍”赖利曾经借阅过《古代墨水研究》。怀疑者还认为,沃伊尼克在伪造手稿的同时,也像其他的造假者一样,伪造了支持第一份假文件的第二份文件。

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碳元素断代证明手稿的羊皮纸封面产于公元15世纪。但是,有关墨水和颜料的鉴定还没有做。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份神秘的手稿将继续吸引大批的“沃粉”,激发他们无限的遐想。

有关资料:

无人看懂的天书——“沃伊尼克手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625b80100fle0.html

 http://www.ke8.cn/a/6568.html

《世界知识》1982年第21期 作者:吴亦文,迷惑惑难解的《沃伊尼克手稿》

精彩图片欣赏:神秘的沃伊尼克手稿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3181-1-1.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9360-784651.html

上一篇:《PISA测试》开始忽悠世界中学教育
下一篇:荷兰建成的黑夜发光公路是怎么回事
收藏 IP: 92.19.110.*| 热度|

7 林中祥 杨正瓴 强涛 rosejump 者仁王 welle happylittlejo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