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动天空-李忠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odenson 南京大学 李忠秋博士 研究方向:行为生态学

博文

动物行为,简单点儿,有趣点儿——谈动物行为学实验课程的一点体验

已有 7243 次阅读 2020-10-16 10:26 |个人分类:动物研究|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动物行为, 教学, 警戒, 行为实验, 撸猫

    昨晚上动物行为学,学生们主讲,介绍他们之前两周的人类警戒行为实验结果。又是一场饕餮盛宴,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讲,实在太过享受,想来想去,觉得除了朋友圈和微博外,还是有必要在博客上再谈谈。    

    来南大十二年,除了中间两年出国,承担了差不多十年的动物行为学(早年间叫动物生态学,但主讲的内容仍是动物行为生态学)。开始的几年,基本是照本宣科,并未设置实验环节。本身动物行为学就内容丰富、案例引人,即便只是课堂讲授也非常有趣。但一直觉得,如果能够安排学生做些实验,能亲自动手体验一下做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科研素质。因此,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开始在动物行为学课程中增加实验环节。因为我组里野生动物行为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野生动物的反捕食警戒,所以开始我只设置了一个人类警戒行为的实验;大概三年前,学生觉得一个实验做的不过瘾,当时一个学生正在做流浪猫的研究课题,南大校园的流浪猫数量又非常可观,所以又增加了校园流浪猫的亲人试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对开设动物行为学实验颇有一些体会。

    人类警戒行为实验,前后持续了至少六七年了。大概内容就是验证警戒行为的集群及性别效应在人类中是否存在,地点一般安排在学校食堂。内容很简单,但只要你开了头,学生们的思考力、主动性等就都被调动了起来。比如这是今年实验报告后总结的几个要点(看图版):

    1 有一组学生自己开发了一款警戒行为APP,不仅仅是录入分析,还能作图,学生的能力和主动性简直逆天!
    2 在标准的食堂警戒实验外,有很多独立的延伸实验,比如
一个学生就“变态”到做男生如厕时的警戒策略,当然他完全按照社会伦理要求,严格回避了个人隐私!
    3 尽管今年没有像去年把实验带到美国,但今年
扩展到了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长三角的多个城市,嗯,正是利用了十一假期!
    4 研究场所从
食堂扩展到了地铁、高铁,按这个趋势,下一步该飞机了吧?
    5 九组学生,每组观察样本量至少都在近一百个,多的甚至达到近三百个,很多结论已经相当可信,关键无论统计建模还是做的图表,都相当精确精美!
    6 很多人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一组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
食堂警戒的奇数法则,另一组一个社会学系的大二学生用社会学中的三人群体理论进行辩驳,这种交锋相当精彩!


    对应的,这是2019年警戒行为实验的大概总结:

    一年一度的动物行为学课程人类警戒行为试验,今年一共八组学生汇报展示。比较有意思的一些发现包括,第一次发现研究生比本科生警戒高,第一次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外国留学生并初步发现留学生警戒更高第一次将研究扩展到美国波士顿并发现美国人警戒更高第一次有学生用SMV及决策树对人类警戒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做了很漂亮的图,有学生提出了穿衣选择及眼镜效应,以及常规结论比如玩手机大大降低警戒频次,配偶保卫假说在人类中确实存在等。


    这是2018年警戒行为实验的大概总结:

    今年比去年内容更多样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结果有:多组数据同时发现,有了男朋友的陪伴,女同学警戒下降明显到接近零,配偶保卫假说成立,且平行实验证明@南京大学  男生配偶保卫意识明显高于浙大[嘻嘻][嘻嘻]男同学取食食谱偏荤,性别差异明显,间接验证了同性聚群现象中的采食选择假说;手机明显降低了人的警戒,而社交行为可以降低手机成瘾

   通过人类警戒行为实验的开展,学生增加了对动物行为学的体验和认知,还有学生写了论文车烨,李忠秋*. 2014. 动物的警戒行为—回顾与展望.四川动物. 31(1), 144-150,这篇论文高居四川动物杂志网站下载量和浏览量第一位,并于去年获得了杂志创刊后的年度优秀论文奖,并变成了我的研究生。这种体验,有如成瘾!


    流浪猫的亲人实验,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撸猫机会!通过社交亲人实验,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甚至衣着相貌对于撸猫的影响,分析猫咪对人亲近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同样振奋人心。比如这是去年的总结(看图版):

    动物行为学撸猫实验汇报会,八个组,以亲人及社交为主要研究内容,实验过程和结果很有趣。比如猫的流派,有高冷的学院猫、热情的流浪猫,有常驻猫、领域猫和漂泊猫,还有竹林七贤猫以及更通俗的汤圆猫;有多个组做了投食对猫的亲人影响,大体上吃人手短,给点吃的猫还是更愿意被撸一把的;有人提出了猫版的“猫格尔系数”,以体现食物和游戏两种方式对亲人性的影响差异;观察者的性别影响猫的亲人指数,猫看来还是喜欢被女生撸,但也有一组学生发现好像猫更喜欢被不同性别的学生撸;社交网络组发现三区的十一只猫可以分为中心、桥梁和边缘三个类别;还有人探讨观察者的服装、香水等对猫亲人的影响。撸猫实验,值得继续。

    撸猫实验的结果,也成为我们发表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探讨校园流浪猫和人的关系研究(流浪猫种群密度与校园女生密度和比例密切相关,Li Yu-hang, Wan Yue, Zhang Yi-gui, Gong Zhao-mei, Li Zhong-qiu*. 2020. Understanding how free-ranging cats interact with humans: a case study in China with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49, 108690)的主要支撑论据之一,关于流浪猫的这个研究,后面有机会我会再专门论述。

    今年南京要建文明城市,据说要清理校园流浪猫,还不清楚12月的学术撸猫是否能够继续,希望到时候猫们还在,看看今年还能否撸猫撸出新的花样。

    

    以上就是这些年在动物行为学上的一点创新,或者感悟。不知道这叫不叫教学相长。如同我在朋友圈和几个同行讲的,现在的这些孩子们,只要你给他们创造些机会,相信他们,开个头,后面就看他们去造吧,太欢乐太享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7430-1254562.html

上一篇:来自一个地大学生的信及我的回复——年轻人,追寻梦想吧!
下一篇:猫对中国野生动物的生态威胁及其行为适应策略
收藏 IP: 211.162.81.*| 热度|

3 尤明庆 刘丙万 沈中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