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oxin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oxinn

博文

从方法论的角度读文章

已有 3703 次阅读 2014-11-19 16:09 |个人分类:信息安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章, style, 中文, 数据包, 最大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读文章

最近我完成了我的第一篇infocom论文精读,文章主要是研究车载网路由这一方向的。之前也读过一些国内作者的中文论文,与这些中文论文相比,牛文(infocom)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章的逻辑架构非常清晰!(清晰简明的逻辑架构反映了作者研究方法的正确),正如施一公教授所说:“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我想,文章逻辑==研究方法。

这篇牛文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首先提出车联网能够具有多种优势功能的前提——数据包的稳定传输。接着,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当下车联网研究的现状,作者提出了两大技术难题:1.车辆轨迹的预测;2.目的节点位置变化给数据包传输造成的困难。这两大技术难题也恰恰是车联网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技术瓶颈!

针对问题1,作者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点:以往的研究往往聚焦在预测单个节点的运动轨迹,而本文将视角放大到整个车流。单个车辆节点运动轨迹并没有很强的规律,但是站在整体的角度,同一地点车流量的大小具有明显的时变特点。在这个核心思想的基础上,作者对车联网进行数学建模,在苏州市2013年出租车运行轨迹这一历史数据基础上,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期望延迟。从而将表征数据包是否能够稳定传输的关键参数定量表示出来。

针对问题2,作者并没有提出非常漂亮的创新点,只是使用了协议的思想,通过协议完成车辆之间的数据交互,从而完成了目的节点实时位置在全网的扩散。

文章的特点:

1.通过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用创新性很强的方法解决了问题1.

2.文章在最后,将问题1,2通过一个V2V路由协议联系起来,并证明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分析了该协议的时间复杂度。从研究的角度,文章整个逻辑(研究方法)非常完备、完善、完整!

自己的检讨(学方法论而非移植文章):

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带着很强的功利心,我总想着通过读这篇文章,将这篇文章的具体方法移植到自己的项目中去,尽早写出自己的东西。现在来看,这种想法太幼稚、太虚伪了。虽然要学习这篇文章中知识性的东西(外在),但是,更要学习的是:作者的逻辑架构如何层层推进(也就是其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又是如何最终收拢在一个协议中,先发散再汇聚;作者如何提出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在转换角度后如何找到车流量具有时变特征这一关键点解决问题。

可以这么说,逻辑架构是“内功”,具体的解决方法是“招式”。招式可以通过勤加练习迅速提高,但是内容是从开始练武就要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7101-844634.html

上一篇:APT案例分析(三)---超级工厂病毒攻击
收藏 IP: 61.150.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