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usl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uslx

博文

激动了一天,晚上也说说屠呦呦奶奶的诺奖

已有 2760 次阅读 2015-10-6 11: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很激动,因为看到了屠呦呦老人家获得诺奖的新闻。中国人的诺奖情节至此彻底打开,因为这是自然科学的奖项,代表着人类最高的智慧。没有贬低文学奖或和平奖的意思哈~

 

我迫不及待地浏览着新闻,原来是因为青蒿素。作为曾经学制药工程的本科生,我虽听过青蒿素的大名,但竟未听说过屠呦呦。十分惭愧啊。进一步阅读相关资料,原来是有一定原因的。青蒿素是523集体项目,依托多个单位,至于屠呦呦是否能够称得上青蒿素项目的代表人物很有争议,且争议了几十年。作为政府没有及时调查清楚,反而选择搁置争议,从而导致了屠呦呦直到在2010年获得美国大奖前都处于对大众的无闻状态。

 

中国大陆人,共产党员,主要成果文革期间获得,中医药专业,非博士非院士非洋派,“网友”们这下可炸开了锅。相信很多人的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情绪又要开始泛滥了,真不知道这对大陆的科研体制改革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为什么非博士非院士非洋派】

非博士十分好解释,因为五十年代中国大学还没引入硕博士学位制度,博士制度已经是八十年代的事了。非院士?大概是因为院士的评选中学术成果不是全部因素,且这项成果争议很大。非洋派的原因更要追溯于特定历史时期了,与苏联交恶、与美国隔绝的国际环境下,想出来不太容易。不过我愿意一厢情愿认为,倘若屠奶奶年轻60岁,一定会来留学的。其后来论文里的先进检测手段,哪一个不是从国外引入?

 

二、【中医的地位从此就要复兴了吗】

网上对此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肯定的,另一种则声称“屠呦呦的青蒿素与中药毫无关系”。目前,中医在知识精英阶层声誉很低,其实自从民国起中医的地位就开始受到知识分子的质疑,因为它的阴阳学说等跟现代医学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现代医学追求在分子水平上诉说机理,而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常常故弄玄虚不知其所云。只有在底层百姓中,中医还拥有着无法撼动的权威地位。我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主要是现代医学的成果,与中医关系不大,但中医典籍的确起到了启迪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不仅可以用在治病上,也可以用在药物研发上。只是方法论不能再模糊不清、自欺欺人了,一定要接受现代医学的检验,探明作用分子及其作用机理才是方向。

 

三、【成果文革期间获得,举国体制的胜利?】

我觉得不能因一次诺贝尔奖的出现就要去回头肯定一个注定悲剧的时代。诚然,按时间节点,屠呦呦的主要成果是在文革期间完成,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屠呦呦本人是在1951年至1954年在北京大学接受的大学教育。当时给他们上课的教授还未受到冲击,大多曾经留学欧美,也就是说文脉还在!而且需要注明的一点,根据我本人的经验,文革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基础知识十分扎实、学风端正且吃苦耐劳,这为他们作出开创性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假如,我是说假如没有文革,文脉不断的话,经过50年的不断累积,是否会多出现几个诺贝尔奖呢?

 

最后说点个人旧事,2011年保研时因不喜欢有机化学,毅然决然地转专业为冶金物化。相比而言,物理化学更有逻辑性和严谨性,至少还有一些数学公式,而有机就显得繁多而零碎,不好找到逻辑主线。且有机实验室的气味,难闻!现在看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头竟略过一片忧桑,这曾经是我的专业啊,中国第一个闹出诺贝尔科学奖的领域,如今却已经没有我。后来,随着科研经历的慢慢丰富,如我曾从事电化学、超微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铝合金、腐蚀与防护、功能材料以及结晶过程控制等,发现这种的逻辑的不确定性在每一个领域都随处可见,没有一个领域能给你带来高中教科书上那种严谨式的体验。也许,这也正是科学真正有魅力的地方吧!

 

总之,今天很振奋,后辈感受到了强大的鼓励。正如室友所期待那样,愿中国科学诺贝尔的春天到来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33765-925790.html


下一篇:联培生该如何度过两年美利坚岁月?
收藏 IP: 72.12.218.*| 热度|

5 许培扬 蒋永华 戴德昌 姚伯元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