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如何在进入实验室后出类拔萃 精选

已有 23672 次阅读 2012-4-23 02:0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国, 博士后, 家长, 文章

  我于2008年在网上见到这篇奇文并把它收下来. 原文最早出现在2007年8月17日署名是"浙江工业大学心智行成功协会" 协会的blog:http://blog.zjut.com/user1/14312/index.html 现在这个网页已经打不开了. 但查了一下几年来一直有转载,有的版本还加到16条. 现特意转载原来的13条版本和后面加的几条.14,15条有中国特色,但是最后一条关于团队工作的经验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对功成名就的PI.

  每每有亲朋家长向我请教如何让自己孩子在科研事业上成功. 我都会推荐这篇文章. 虽然有些家长认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窍门. 但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明白, 让自己孩子得任何一个奖, 不论是钢琴绘画还是武术,都需要多年的努力和汗水. 科研也是一样. 这篇文章就是用圣经般的简略语言教你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我个人觉得第10条还要强调. 这点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强, 老鸟(博士后,PI) 比新入门的学生强. 这就是牛顿所说的要站在巨人的肩上. 
   如果能加一条, 我觉得要多多利用会议的机会和同行讨论, 开会游山玩水, 就象把金子仍到水里. 讨论时自己的知识尽量不要保密, 要诚恳对人,别人会感觉到的. 这样别人会认识你, 你也认识了别人. 今后不见得哪位就是你的学术上的救命恩人(审稿人, 基金评审人). 
  我多年来见过不少学生, 我想这篇文章一定是一位极为聪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写的. 通过转载我也希望联系到原作者, 请她/他谈谈五年之后是否非常成功.

----------------------------------

如何在进入实验室后出类拔萃
浙江工业大学 心智行成功协会 编写
协会blog:http://blog.zjut.com/user1/14312/index.html

今天写下此帖,并不是在教你使坏,经验所得。希望能给刚进入实验室或者即将进入的各位朋友有点启示。不知不觉需要进入实验室了,准备好了吗?每个场所都是它特殊的地方。实验室也是如此。如何保持室内同行关系,如何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如何确定实验方案,如何适当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1,首先,我们都知道细节会带给我们什么,我要说的是,请你在第一天做完实验后,把所有你动过的东西都放回原来的位置,洗干净烧杯等器皿。檫干净桌子。 ——这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众多老师欣赏学生的开始。如果你有竞争对手的话,那今天就多比他获得了被赏识的机会。

2,老师给你布置了实验课题和内容,讨论当时,请务必听牢,不要插嘴,没人愿意喜欢插嘴的人。如真有不懂的话,可以通过问师兄问同学解决。并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尝试着用笔记下他说的内容。

3,接下来你所需要的就是看文献,根据不同情况,都可以细微改变,但是大体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用看中文文献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和前人的一些方法。而创新的思路来自于外文的文献。至于怎么查,你可以动用各种手段,包括请教你的师兄。

4,看文献以后,整理自己的想法,马上去跟老师讨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你的想法可能是错的,理论上的错误会导致你后来浪费很多时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无论你工作做的越多,没有汇报,谁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汇报你的想法,汇报你今日做了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会觉得你在用心,而且很有兴趣,即使你的想法不怎么对,也请放心,人际交往做到了。

5,假如碰到问题,比如查文献等,你可以请教你的师兄,最好是值得问的问题。问之前先想想能不能问,因为你给他的印象很块就会传达到你的导师中去,应该讲,如果你刚进入实验室的话,你的师兄和导师的关系已经很好了,他们会交流对你的看法。
6,开始实验,对于合成来说,我们有很多的创新点,常规的包括以下:温度的改变,压力的改变,酸碱度的改变,配比的改变,搅拌速度的改变,滴加方式,催化剂的改变,合成路线的改变,其中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望各位如果加入到的是横向课题的团队,那最好和老师交流前,搞出来份经济核算的表格来,不需要太详细,大概就可以了。

7,实验记录本的书写:实验记录本是我们做实验必备的,千万别在这个上面不舍得花钱,因为这会让你的老师觉得你这人太不重视实验。记录上要写明当天日期,实验编号,理论加料,和实际加料多少,中途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要写清楚,因为这都可能是你实验失败的原因或者成功的一个因素。比如:反应两个小时后学校停电,5分钟后又开始反应。每页最后写上总结,对一天实验的看法,有些错误的造成原因。并对明天写下简单计划。可以的话放在你老师比较容易看的到的地方,因为这是你不在的时候,让你老师检阅你的最好方法 。

8,就是责任心啦。这个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今天由于你自己的实验操作导致实验失败。你可以采取两个态度,一,改数据,欺骗老师,从而不用被骂。二,诚恳承担错误,从而实验数据真实,以后可以少犯错误。当然第二种是最好的。也是老师最希望招的学生。也是你培养好习惯的开始。

9,每个星期都给导师写个你这星期的实验总结。写在自己实验记录上给他看也一样。这页是汇报工作。并提出对下星期做法的探讨。

10,多一点想法,那么想法从哪来?有空多跑跑图书馆的期刊室,如果你老是在电脑上用关键词查阅你所需要的,那你很少有新的想法,看看相关的期刊,那么你会从同类,但不同主题的文章中获得一些新的想法,你的想法也就多。电脑查阅太针对性。
11,学习一些常用的化学软件,要先进点的,别什么都不懂,别用WORD去画图。求你了。。。。

12,请多用我们代替我,别老把功劳规自己。谦虚在任何地方都有用。即使你用了我们,人家也知道是你干的。还有别老提以前你的功劳,因为这代表你现在混得不好,以前的实际经验可以拿出来探讨,但别老挂嘴边.刚进实验室么多干点累活,换换超声波里面的水,多檫檫实验台。

13,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做,也请听我一句,保持和实验室每个人的良好关系对你的生活非常重要,有知识也要和他们分享,因为我们最应该收藏的东西是,我们因为分享而获得成倍回报的知识。而不是靠保密来换取一些暂时的领先。别怕别人听了你的东西强起来,因为别人学了你的,你可以再学新的。

以下是2007年12月在 93567.com 上以
"实验室生存须知"型式出现的16条版本

http://www.93576.com/read/b4e97922197fd96b18d4a472.html

14
,尝试着和师弟师妹们保持点距离,可能大家会说这个没有必要,但如果在他 们面前失去威严的话,其实很多事情会很难处理。 这也是一个人培养领导气质 的开始

15
,如何与老师共处. 如果处理好开始的 13 条内容,可能很快会加入到老师的 核心团队中,难免会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外出。很多朋友都提出来,和老师单独相 处的时候没什么话说,非常尴尬。 这里的建议是: 首先看场合,如果是专业相关:也就是在到达会议场地,或者一些购买仪器的场 合,拿出你的气势来,当然是相对其他人。绝对不能抢风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 正规场合别开玩笑,别嬉皮笑脸,因为可能那时候你也或多或少代表学校,代表 课题组,代表你老板的眼光。 如果你在正式的场合顶不起来, 其实老板是很失望的, 不管在酒桌上, 还是哪里。 都要应对自如。 然后是单独场合:如果你正在你老板的车里,就你们两人,那怎么说?首选是找 老板擅长的东西问问题。但不要讲自己课题的内容。比如你老板喜欢旅游,那就 可以谈旅游的话题。 再则是谈对方车上的物品, 从而引发话题。 这个迟早得练, 到时工作了,在公司和领导一辆车都一样,如果不会说话,或者乱说话负效果非 常强烈。

 16.这里特别想强调一个,也是自我感觉,随着学历增加,发现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下降,很多事情老想自己一个人干。 这是非常可怕的。 大家都知道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确在因为保密、竞争而丧失一些团队的需求欲望,所以 导致性格也转向内向。 想想刚毕业的师兄,是比较全面的人,自己也在为成为 这样的人而努力。所以也是在这里和大家提个醒,有时候尝试性的逼自己参加团 队项目,加强自己的团队意识,有问题不耻下问,有问题夸学科讨教都是非常值 得我们坚持的。 四个 6 一个 9,才是我们要的,而不是五个 7. 或者四个 2 一个 1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685-562515.html

上一篇:师徒三人来取经
下一篇:F-16的故事
收藏 IP: 108.28.93.*| 热度|

79 肖重发 王晓明 张红光 武夷山 梁建华 莫莉 苏德辰 武永军 黄小勇 牛丕业 许巍 张克明 陈学伟 李冰 吕喆 喻海良 余海涛 李文忠 杜增义 常欢 杨洋 胡方云 王宇飞 孙杨 李春华 王红磊 师应龙 陈耿 张毅 刘慈慧 袁方 孙景鑫 谢志强 褚昭明 赵凤光 姜春燕 金武军 潘恒 赵凯 范传刚 张义 窦亚琪 刘颖彪 郭敬颖 李勇 唐久英 汪梦雅 黄齐林 陆俊茜 方跃文 周素琴 朱丽红 吕海涛 刘瑞亭 陈安猛 吴群峰 卢江 贾计荣 赵永科 朱嘉宝 钱家骏 赵亮 霍燕青 杨金波 王志 mmy0201121 MassSpec1688 fedric leoliuzhd wjwwxx lihx1798 songcwjin saveearth aichengzhang laputave lillian224 ddsers ahsys imkend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