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gnyi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gnyijiang

博文

中医是怎么讲坐月子的?

已有 5406 次阅读 2013-7-7 13: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坐月子

严格来说最早的“坐月子”并不是中医的发明,它是一个民间的习俗,其内容大多是民间经验的演化。近年来一些打着“进步”、“科学”旗号的无聊网民为了污蔑中医,把一些民间发展出来的陋习和中医理论联系在一起用来栽赃中医。对于这种无知无聊的举动,我就简单的说两句以正本清源。


在中医传统医学里,从没有坐月子“不洗头、不刷牙、不洗下身、不正常活动、不晒太阳、不开窗通气”这类内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宗金鉴》,是传统医学讲习妇科内容的教材,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还有《黄帝内经》等著作。在这些传统医学的经典里,哪里有坐月子时候“不洗头、不刷牙、不正常活动”的内容?根本没有。



“产褥期保健”是最地道的现代医学概念,大凡学过医学的人都知道,西医的课程中讲到产褥期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把它和中国传统的坐月子联系到一起,因此,没有一个科班出身的西医医生会说西医不主张坐月子。


古人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应保持多项禁忌,如禁忌在月子里的进庙上香,参与祭祀等户外活动;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产妇不参加公共场所的活动可以避免或减少感染其它疾病的机会。在美国产妇在产后的 6~8 周里被认为是:Short Term Disability即“短期残疾”或“短期丧失自理能力”的人。美国卫生部和劳动部颁发的与产妇健康相关的法规解释说明,其中包括12个星期即大约三个月的产假,比中国的坐月子时间长得多多了。那些官方文献说明,美国产妇也坐月子,也很讲究静卧休养,提倡少做甚至不做家务活、而做些轻柔锻炼;为产妇恢复和喂奶的营养需要,必须格外注意饮食调配和营养食品保证与补充,……。那些,还不就是所谓的“少动 + 大补”么?那些美国官方资料还说明,在大约六周的恢复期间,要避免房事;那不跟中医经典建议的为暂时避免房事而采取“隔离”状态的主张是一模一样的么?如果坐月子是陋习,我看外国人比我们“陋”多了。产妇坐月子,现代医学所言跟中医传统医学所言是相通的、是大体相同的



传统中医是如何讲坐月子的,可以来简单的概括一下,大致有4条:


1慎寒温


随着气候与居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产妇穿着的服装与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做好适当的调整,室内温度约25~26摄氏度,湿度约50%~60%,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


2 适劳逸

适度的劳动与休息,对于恶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产后初始,产妇觉得虚弱、头晕、乏力时,必须多卧床休息,起床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等体力逐渐恢复就可以将时间稍稍拉长些,时间还是以1小时至2小时为限,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导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关节的疼痛。


3 勤清洁


头发、身体要经常清洗,以保持清洁,避免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4 调饮食


前面三项每一个人都没有差别,饮食方面就有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应该有所不同;再者,产后排恶露、哺乳也许有不顺的情形,或者有感冒、头痛、口破、皮肤痒、胃痛等等疾病发生,饮食与药物就必须改变。坐月子的饮食还是以温补为主,最好请医师根据个人体质作调配比较妥善。


《傅青主女科》的《产后总论》曰:“热不可用芩、连,寒不可用桂、附;寒则血块停滞,热则新血崩流。”即清热不可用黄芩、黄连(大寒之药)。祛寒不可用肉桂、附子(大热之药),过寒会致血块停滞,过热会致新血崩流。所以,中医对产妇的基本看法是,不宜过凉,也不宜过热。中医从来是以寒热温凉平衡为基本理念,根本不会提出“大热天焐衣服被子”的荒唐理论。


中外“坐月子”规则中的最大出入应该算是“忌吃生冷”了,外国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中国产妇如果在产后吃冰激凌等生冷食物,会有患风湿病的危险,甚至用凉水洗手也会导致晚年的手指关节风湿变形。


新妈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个现象目前没有科学解释,同时它也不是绝对的,严格来说它和一个民族、国家、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还是不提倡产妇,尤其是中国产妇月子期间吃冷食。


有些“科普文章”说“月子病”是心理疾病,这是非常可笑的,就中国来讲“月子病”包括产后风湿、产褥热、子宫脱垂、乳腺炎,我想知道这些疾病哪些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反对“坐月子”应该算是中医黑走投无路开始胡说八道的标志,应该把它归为中国本世纪的笑话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08299-706064.html

上一篇:谷歌Doodle纪念《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495岁诞辰
下一篇:决明子
收藏 IP: 110.103.42.*| 热度|

7 袁海涛 张焱 武夷山 王泽想 郑小康 qqlisten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