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按标题搜索
2020年:新能源还不顶事
2010-1-3 16:42
  如果时间拨转到 2020 年,一个中产阶层人士可能会经历这样的生活:他会住在一个太阳能供电的房子里,用着太阳能热水器,外出开的车也是电力驱动的汽车。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场景,部分中产阶层人士在十年之后可能真会过上这样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十年,新能源的利用和普及度是令人乐观的。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30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熄灯一小时”有多难?
2009-3-29 22:13
  3月28日晚上8:30,旨在向全球发出有关环保和关爱地球的信息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在全球多个国家同时举行。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的1700多个城市承诺参与,其中包括了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南京、杭州、合肥、保定等城市。   细心观察的人都知道,像熄灯一小时等类似的节能活动其实年年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4354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资源争夺战:中国准备好了吗
2009-2-10 22:04
  发表《上海证券报》(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中国水网等头条推荐)   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30日发布了一个雷人报告,说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今后20年内,人类争夺水资源的竞赛将愈演愈烈。各国能源生产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增,例如美国将增长165%,欧盟将增长130%。这将对农业用水构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32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环境污染害死文兴宇的类似悲剧不能再上演
2008-11-22 21:26
  去年7月30日,有关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文兴宇因肺癌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被传得沸沸扬扬,我在摆渡上打入文兴宇一词搜索,报道数竟然达155000篇,可见大家对这位喜剧艺术家的热爱程度。   对于名人的去世,想必大家都很关注,特别是关于这些人生前的爱好与习性、家庭状况、内幕故事、后事处理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8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度警惕"电子眼"成摆设的危险
2008-11-20 22:25
   要点:最近,各地纷纷启动电子眼对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这有其利好的一面,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应保持高度警惕,使其能发挥应有的效应。   近日,各地纷纷启动电子眼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以期达到遏制污染排放的目的。各地的电子眼上岗后确实做出了一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7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绿色保险制度别成为中看不中用
2008-11-18 18:02
  近日,环境保护部以一个全国性的工作会议的形式再次力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就是将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任务通过市场机制分摊或转移给保险机构,环保部门承担的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的责任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管理方式方法。   所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被称为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2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与环保结缘
2008-11-13 16:35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如期开展了。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是由政府颁发的环保人物大奖,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特别支持。   可喜可贺,我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很荣幸被提名并向公众公示。(志愿者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4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环境高风险时期已经提前到来
2008-11-8 23:32
  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是触目惊心,到处都弥漫着污染,消灭了一批又疯长了一批。平日里,有些老百姓并不知道中国的环境内情,觉得中国的山还是那么的美水还是那么的绿,其实不然,中国的环境高风险时期已经提前来到。   据了解,2006年,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和水相关的污染事故,凸显中国严峻的工业布局问题: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4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行业环境污染,石油行业是个重点
2008-10-31 15:44
  众所周知,石油产品在各行各业中的用途是巨大的。比如汽车和航空用的汽油,照明、杀虫药的溶剂、洗涤剂等用的煤油,还有多功能的润滑油(主要有汽油机油、柴油机油 、机械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汽缸油和齿轮油等),默默无闻的黑色沥青(除用于铺路外,可制成沥青油漆、沥青油毡、沥青橡胶、沥青涂料、沥青绝缘胶、沥 ...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43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1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