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xc 平静的生活,零散的记忆

博文

西方的离散 和 东方的 连续

已有 3667 次阅读 2012-5-17 11:13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钢琴, 中医西医, 西红柿, 二胡, 离散与连续

人们思考问题的过程角度、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等所有人们所谓的“输出”必定是其看到听到、吃到喝到的所谓的“输入”内化后的外在表现。

(一)烤鸡腿与西红柿鸡蛋

烤鸡腿与西红柿鸡蛋大家肯定都吃过,咱们忽略其准备过程,专看制作过程。

烤鸡腿:

  1.鸡腿洗净,加调味料腌30分钟以上;

  2.把鸡腿放入200的烤箱烤20分钟即可;

  3.吃时滴上几滴柠檬汁味道更香; (http://baike.baidu.com/view/663729.htm)

西红柿鸡蛋:

1. 锅烧,放入鸡蛋,旺火炒,鸡蛋进去立即边上会膨胀的状态,鸡蛋炒到老一点,表面为金黄色,盛出备用;

2、再加少量油,放入花椒,炸成黑色捞出,炝入葱花蒜片,炒出香味儿后放入西红柿,炒几下加一点料酒一点盐,好叫西红柿稀出水分,炒到西红柿皮都脱开、汤汁黏稠时,加入一点糖足够调味的盐,加入鸡蛋。翻炒片刻滴几滴麻油即可出锅,点缀香菜或香葱装盘。(http://www.meishichina.com/Eat/RMenu/200906/62437_2.html

发现烤鸡腿描述制作过程的多是表示相对准确的数量词,而且最后、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放入客观的器械里(比如烤箱),只要有菜单制作过程,基本人人都可以做出香喷喷的烤鸡腿,若10个人选用相同的料材、根据同一份制作说明做出的烤鸡腿或许味道大同小异,人人都是美食家,君不见奥巴马先生还修过厨艺的吗。而西红柿鸡蛋多形容词来描述制作的过程,比如“锅烧热”,热到什么程度需要各自把握;何谓“旺火”?何谓“膨胀”与“老一点”?少量油?一点料酒一点盐?一点糖和足够调味的盐?片刻是几刻?等等不一而足,最重要的变熟的过程完全依赖于制作者的个人经验和感觉把握,若10个人选用相同的料材、根据同一份制作说明做出的西红柿鸡蛋的色香味肯定不一致。

烤鸡腿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状态(生)到另一个状态(熟)的离散变化,而西红柿鸡蛋从油入锅到出菜是个从起点(生)到终点(熟)的连续变化。

(二)高雅的钢琴与二胡

再来看钢琴和二胡(声明:本人一点不会玩这些玩意,下面所说的或许很离谱)

大块头的钢琴上有大块头的琴键,你按下这个“1”键它必定发出“刀”音,你把某个曲子的谱背下来,比如13214…等等吧,按这个顺序按键就可以出来这个曲子了吧?从数学上来说,弹钢琴就是离散数学,各个琴键就是一些列离散的状态,把他们按照合适的顺序组合起来就得到一首首动听的曲子。可问题是,钢琴的键盘由黑色键和白色键共计88个键组成(http://iask.sina.com.cn/b/9349812.html)88个离散状态的组合肯定是天文数字,首先不可能找到全局最佳的组合,因为作曲家有自己认为偏好的好曲子,这就所谓的Pareto最佳吧,比如贝多芬创作了可数的77首曲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396412.html),如果这77篇都是佳作的话,那么这些曲子也就是贝多芬Pareto曲线上的77个点(我们可以意想一下:如果我们能找到贝多芬Pareto曲线,那会多出多少经典曲目啊,哈哈哈);其次,作曲家在自己的Pareto最佳效应下,肯定也有好多曲子达不到自己的Pareto曲线,也即有好多曲子都属于没打到Pareto曲线的次Pareto解,创作的这些解肯定更多,大多都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相比钢琴,二胡看着就简单多了,一根棍儿两根弦儿,也很轻,小朋友都可以背着走,但我估计你想拉出一首二胡的入门曲比弹一首钢琴的入门曲要难,原因还是一样,二胡曲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如果我们把一首曲子的最理想状态(或是该曲子好的极限)想象成一条连续变化的曲线,那么每个人拉出的实际的曲子仅仅是这条理想曲线的一个逼近而已,当然好听不好听取決于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的拟合程度,或总体误差是否足够小。显然,如果你的拟合误差能够小于专业人士所能辨别的最小误差阈值的话,那恭喜你,你肯定成名家、你就是标准了了;让一般水平的人去拉,那个肯定不是误差,应该称为错误了,呵呵。

西方离散的思维和做事方式与东方连续的思维和做事方式一样普遍。

(三)西医和中医

西医和中医是这种方式的另一个典型,这我就不敢造词,权借几个例子来说。

我们讲究的“春捂秋冻”,其实也就是强调“冷”状态与“热”状态间的连续变化;

我们说的暑天刚从外面进屋,不要立马打开空调,要介了汗再开,也不要立马吃冰镇西瓜或喝冰镇饮料,其实都无外乎强调身体一定要连续的变化;

木头是可以种蘑菇的,只要它是木头。如果是钢铁的话,它只能生锈。木头可以长蘑菇,但是不是所有的木头全长蘑菇呢?木头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才能长出一个蘑菇来。人体的某个地方长了一个东西,就像木头上长了蘑菇,怎么办?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摘掉蘑菇。它长出来,你把它摘了,这种摘掉蘑菇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确实是办法,但是我认为它不是根本的办法,因为它既然是木头,在一个环境下,它就会长蘑菇,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这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只有木头不再是木头的时候,蘑菇就没有了,即调整产生这种问题的状态。我觉着有句话说出我想的东西,“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

西医的本质还是其西方人离散思维方式的反应,即让病的“有”状态转变为“无”状态,类似于木头上长蘑菇(“有”状态),我给你摘掉(“无”状态),从数学上来说就是1->0;中医的本质其实还是连续思维的外在反应,类似于我把木头潮湿的环境调整成通风的环境,蘑菇自然的从“有”状态连续变化到“无”状态,从数学上来说就是1连续单调递减至0

(四)处事和生活

西方吃的、玩的、说的、做的多是离散的状态,而我们由于是连续体,因此好像一般不太能接受离散的生活。

先说规则。西方社会的规则就是规则,即1就是11不能是00也不能接近于1。既是你是达观政要,但私下你要违反规则,先给你敬礼,然后就罚钱或参加社区劳动,不含糊;即使你是NBA的超级巨星,交警甚至先要你签名(呵呵),再给你罚单或社区劳动通知,不含糊;在这里没有说我利用我的地位气场或明星大腕把1状态滑动到0状态,因为他们的思维多不会连续,只知道离散状态的变化;

我们办事多讲人情,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交情函数关系的连续使然,你帮我来我帮你,大家一片和气,但要这里面要突然出现一个愣头青,愣是不接受别人的这种“连续”思维,那这人一般被认为“不合群”,除非他有卓然不群的能力,否则他要么给磨成比较光滑的鹅卵石,要么成为社会网中的一个孤立点,或许会郁郁终生;

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必须是有社会资源的高),那么他的亲戚朋友等相关人士一般也会提高,安排在自己影响下的相关单位,这其实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定理的社会反应:如果一个连续函数在一点大于零,则必定存在一个小邻域,函数在邻域上的每一点都大于零;

规则是10的离散状态,而我们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是连续的,这两个中间必定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矛盾,矛盾产生,必然要解决,如何解决肯定是各显神通了。有的人可以通过拥有的社会资源让离散变量松弛成连续变量,从违反规则的“1”状态滑动到较轻的“0.6”状态、或基本不犯错的“0.2”状态,甚至强大到从“1”状态跳越到“0”状态,就象离散数学上把开关变量关掉一样简单。没有社会资源,“1”状态肯定是时间的常函数,一定不要让自己的“0”状态变成时间增函数,当然,如果是时间的剧烈振荡函数一般人也接受不了那种过山车式的生活。

如果去探望父母,某一次吃过饭后老爸老妈突然说要取今天的饭费和辛苦费,估计你的口型会变为幼儿园学到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a”的上声调,然后摸摸老爸老妈的额头,捂紧钱包心里笑着走了。

生活中需要连续,规则中需要离散,不要把规则的离散思维带到生活中,更不能把生活中的连续思维施加到规则中。

离散有离散的美,连续有连续的妙,离散没有连续的韵味,连续没有离散的精神,我们尊重连续的生活,我们也要尊重离散的规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581-571897.html

上一篇:沙漠、良田与和谐的社会
下一篇:直线与曲线
收藏 IP: 221.219.227.*| 热度|

2 曹广福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