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p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zureps

博文

考试作弊的是与非 精选

已有 6291 次阅读 2016-6-25 04:24 |个人分类:个人随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考生作弊有多种情况,对于那些学的不好的课程,作弊的目标是能及格、不挂科,这是基本的作弊原因;而对于学的好的课程,就希望能考取好成绩,争取评优;还有的时候作弊因为自己看到了熟悉的题目,但就差那么一点点想不出来,非常不甘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作弊就作弊了。


作弊的心态大致可分为有两种:一是不愿意努力又想有所收获,依靠投机取巧追求不劳而获。二是渴望证明自我,有些追求完美的有意或无意作弊。作弊可以使自己在不平等条件下和别人竞争,从而使自己获胜,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作弊,不仅对于学生,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希望作弊。从客观上讲“作弊”符合“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但这个最小作用量仅是一个短期目标,对人生的意义有限,但其危害却不可小觑!


就社会而言,作弊制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医学院,试想一下,如果医学院的学生靠着作弊成为了医师,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去看病你会有安全感吗?其他专业想想更可怕,如果不合格的医生走向岗位出现差错,造成损害是单个人的损害;而水利、建筑、桥梁、航空等专业造成的损伤就是不是单个人的损伤,是一批人的损伤;再到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学领域,不合格的学生造成的影响将是整个民族的灾难。比较难过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重要性的认识是颠倒的。


就个人而言,作弊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说作弊一次、两次就要会怎么怎么,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但如果在作弊中尝到甜头,每一门课程都尝试去作弊,那是坚决要不得的。经常作弊将培养出一个人扭曲的是非观,锻炼其成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经常作弊还会使人泯灭廉耻心,培养毫无底线的道德观。并且自私欲膨胀,形成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的品性。扭曲的是非观、毫无底线的道德观、自私自利的品性,一个人若兼具此三种品性后,可能朋友将避而远之,最终成为孤家寡人,被社会抛弃。


记得在高中时候一次期末考试,一位同学给另外一位同学传小抄,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发怒但满怀关心的说道:你给他传小抄,你以为你是帮他,其实你是在害他。你把他弄的不学了,到了高考的时候啥也不会,你想想你是害他还是帮他?高中的学习是为了高考,大学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一门专业,获取生存本领。做一个类比,在高中帮助同学作弊会让同学在高考中一抹黑,在大学中帮助同学作弊,会不会导致同学在人生中一抹黑?


一定会有同学说:如果不帮他作弊导致挂科太多,拿不上比毕业证、学位证,最后连工作都找不到,那才是真正的毁了同学!首先肯定的一点,作弊是在企图不劳而获,这种做法本身是在培养恶性,是不对的。抛开道德的层面,即便这样毕业了,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专业的知识极为欠缺,不能为单位做出你专业上的贡献,起码在业务上不大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尊重和不被尊重都有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大学帮同学作弊了,却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他留下了隐患。除非可以帮人帮到底,照顾他一生,或者有别人来接力帮着你照顾他一生,否则真看不出对同学有什么好。


可能有同学还会说:毕业后从事原专业工作的能有几个?这里有一个误区,一般来说毕业生的就业还是和专业相关的。如果果真大部分学生和原专业不相关,将说明人才培养的决策性失败,培养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毕业生应该还是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不从事原专业相关工作就相当于你和别人竞争之时,你抛开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别人的专业优势比拼,扬短避长的做法,效率又能有多大?可能真到了那一步,你需要学习的又要比在学校学习的要认真百倍。如果这个时候再逃避学习,那就只好依附于团队滥竽充数,别人说干嘛就干嘛,说不干嘛就不干嘛,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认知!丧失个人的独立性!


考试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种评价功能,是奖学金发放、优秀学生评选、及格率等事宜的依据。实际上,考试是学生自我完善,完成知识点体系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如果学生只记识知识点,这些知识永远成不了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完成了知识点的体系化之后,这些知识才能变成思维方式存储在学生的大脑中。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劳的,只能学生自己去自我完善!


考试正好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在考试复习中,学生需要分析和掌握课程重点,了解和掌握一门课程的重点对于学习该课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点的体系化;在考试中,出题的顺序不一定按教材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出现,学生要具备从一个知识点跳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能力,考生不得不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自由穿行,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互为支撑共同完成题目,这是训练和检验学生知识点是否体系化的重要手段。考试不是对课程的完结,而是对学习的升华!这在教学中也有较大的偏差!


如果问授课老师:教育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百分百的老师会说:当然要授人以渔,渔代表着方法,掌握了方法,想要多少鱼就有多少鱼。如果去问学生,百分百的学生也会如此回答。但是,在实际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还是“授人以鱼”“受之以鱼”来的更有效。


打个比方,考试本身就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渔”之法,而分数是学生掌握“渔之法”的衡量标准。期末考试前,许多老师会为同学划出考试重点,让同学们有目的的复习,这好比告给学生,在河里那里有鱼,如何下钩。重点,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形成课程知识体系、自我完善的最佳机会,但可惜的是很多老师并不给学生这个机会,当然学生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机会!问题是考试的重点可以划,人生的重点又谁来帮忙划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47068-986670.html

上一篇:飓风飞椅是如何“飞”起来的
下一篇:老师,学这有用吗?
收藏 IP: 118.81.177.*| 热度|

15 戴德昌 董焱章 彭美勋 黄永义 文克玲 于道永 王安良 晏丽红 马军 shenlu xchen fsdw chenhuansheng sunyang86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