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wangxiaoxu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wangxiaoxue1 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我只赞美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2.178.10.*   [2951]张海权   2018-12-23 21:37
今天微信读书297552个人阅读时间超过500小时。
IP: 222.178.10.*   [2950]张海权   2018-12-21 16:31
每一个人能够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里,找到内心的平静,能够不疾不徐、笃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能够自由地主宰属于你自己的这短暂的一生
IP: 222.178.10.*   [2949]张海权   2018-12-20 09:47
今天微信读书时长500小时。
IP: 222.178.10.*   [2948]张海权   2018-12-17 20:01
今天晚上八点看完了经济学三人谈,花了12个小时。
IP: 222.178.10.*   [2947]张海权   2018-12-16 20:47
你所尝试的生活越多样,你把越多的人事拥抱到自我的身份认同中,你的自我价值的大厦就如同有越多的支柱支撑,越不容易一夕间彻底崩塌。你的身份和价值感寻求,永远都有地方可去,永远不会走入绝路。
IP: 222.178.10.*   [2946]张海权   2018-12-16 20:47
人活在世上,总要做一些很蠢的事。
IP: 222.178.10.*   [2945]张海权   2018-12-13 15:39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IP: 222.178.10.*   [2944]张海权   2018-12-12 16:22
被那么深深地爱过,虽然那个人已经永远不在,依然留给我们爱的护身符。
IP: 222.178.10.*   [2943]张海权   2018-12-12 16:21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IP: 222.178.10.*   [2942]张海权   2018-12-12 16:20
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经历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IP: 222.178.10.*   [2941]张海权   2018-12-12 16:17
“你的缺席穿透了我/像细线穿透银针。/我所做的任何事都缝着它的颜色。 ”(Your absence has gonethrough me /Like thread through a needle. /Everything I do is stitched with its color. )
IP: 222.178.10.*   [2940]张海权   2018-12-11 09:25
唯有简单,才有可能正确。
IP: 222.178.10.*   [2939]张海权   2018-12-10 10:34
也许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的内在世界在现实中的一种外显。吃不吃早餐,也是这种内在世界向外输出的其中一个结果,它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中浮出水面的那个冰山一角。
IP: 222.178.10.*   [2938]张海权   2018-12-10 10:30
她对待爱情的方式也是我欣赏的。爱一个人的时候,她会毫不计较、掏心掏肺地对那个人好。但一旦那个人不珍惜,不管自己多么伤心,她也会头也不回的离开,同时想办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情绪,还要打起满满的精神投入到新的感情中去。我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当时就对她能如此程度地自控感到惊叹。总之,我一直都觉得她三观极正。另外,她身上除了真诚善良之外,还给我一种强大的力量感;你可以说是掌控,但她又不给人强势的感觉。准确地说,她可能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是散发“理性”光芒的一个了。
IP: 222.178.10.*   [2937]张海权   2018-12-7 15:12
汪丁丁教授,于我亦师亦友,他卓越的学术敏感度、极富矛盾和张力的思维方式、惊人的阅读面、驾驭重大理论主题的能力,这些与其说带给我知性上的折磨,不如说是一种激发和锻炼。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我都受益于和他的讨论。叶航教授,我大学时代的同学,以他的蓬勃激情和旺盛精力感染了一大批学子,他的发问迫使我在一些自己尚未清楚的问题上再三斟酌,不断返回文本;他对于进化论的那种着迷无形之中影响了我,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看出,我就斯密与进化论的关系作的一些评论,不少得益于和他的争论。
IP: 222.178.10.*   [2936]张海权   2018-12-6 21:35
感觉长时间不与他人沟通聊天,这们艺术都逐渐远离我了,越发的生疏了!
IP: 222.178.10.*   [2935]张海权   2018-12-6 17:17
弗吉尼亚和她的作品,经常让我想到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IP: 222.178.10.*   [2934]张海权   2018-12-6 14:04
在我帮助过多对打算进入婚姻的伴侣咨询经验中,有些伴侣性格几乎完全相同,也有一部份性格差异颇大,但最后选择进入婚姻的,往往都不在于两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与否。真正决定两人是否合适的因素有二:第一是爱、第二是高度的彼此接纳,因为有了这两个要素,才能让真正使亲密关系持续经营下去的关键点──沟通──活跃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彼此接纳”这一点,我在咨询中常听到类似:“哦,我知道他是这样子的人/我知道他会这么做”,这仅表示你“知道”,但不等同于“接纳”他是这样的人或他的做法。真实的接纳不会试图要让对方变得跟自己一样,而是会给对方该有的空间,容许他做自己。
IP: 222.178.10.*   [2933]张海权   2018-12-6 14:04
其实任何亲密关系都需要“磨合”,经过磨合之后,自己的棱角可以因而减少一些,两人之间的配合度会更好。但有些东西却是磨不掉的,那些东西往往跟个人生命中的优先次序有关。你们如今已交往2年,你不妨问问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你们是否因对方而做了一些调整改变(非暂时性的),使关系更好?又有哪些是你们不愿意妥协,因为那是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比方说:你提到你很想跟一个三观非常契合的人在一起,那是在你优先次序中的第几顺位呢?它可以因为其他更重要的东西而被牺牲吗?所以,我建议你将自己生命的优先次序写下来,再将两人所遇到的困境做一个比对,或许你就能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了。
IP: 222.178.10.*   [2932]张海权   2018-12-6 14:03
但有了爱与接纳,却没有良好的沟通,仍有可能造成误解甚至伤害,所以这三者缺一不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3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