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wangxiaoxu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wangxiaoxue1 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我只赞美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

博文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已有 2460 次阅读 2017-2-19 09: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们每个人之间的心智力量差异可以大到怎样令人震惊的地步。更令人心惊胆颤的是,这种差异太过隐秘——因为这种差异完全不是那种相貌身材财富之类的显而易见的差异。“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我自己!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教是学的最好方法。如何培养自己的耐心,就想看蒙曼写的武则天,是多么的有耐心,做大事很需要这个优秀的品质。能够抓住时机,伺机而动。提问题是对现状的思考和疑惑。自己思考原本就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教别人思考实际上是学习思考、锻炼思维的最好方法。只有学会正确的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为成人。每个人的时间都因有限而宝贵。仔细听清楚,无论我讲得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者是多么有道理,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且只当你按我说的做了之后,对你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但正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才可能更有价值呢!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真的就是天壤之别。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钱钟书先生有个很有趣的描述猴子要爬到树上,我们才看得见它的红屁股。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树下的猴子们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看不到身边的猴子们的红屁股,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都蹲在地上。兴趣真的有那么重要么,也许并不是,或者说99%并非如此,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情了,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知道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自己做的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事对自己没什么具体的意义,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事实上,谁有能力逼你去做一件你确定不喜欢做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被逼去做了,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能有多讨厌呢。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与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就会因为做不好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之后的说法是: 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所以,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做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时间的白白流失。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要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要疯狂的学习许多许多年,像我这样笨拙的人。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有些哪怕是常识的东西也需要亲身经历过后才能体会。有时候是自己的心智能力不够强大,才导致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懒惰,却还振振有词,洋洋自得。每天到底是反省三次,还是列出三件事来反省,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反省——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养护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要重的事情了。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好奇怪,不是么,我们用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的思考方式和结果。对于每个人最隐秘的部分就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的那部分。人类的DNA与黑猩猩的DNA只有1.6%的不同,而人类的 DNA与大猩猩的 DNA之间有2.2%的不同。黑猩猩与大猩猩的 DNA之间相差0.6%,这需要多长时间的进化呢?科学家推断,黑猩猩大约在400万年前分支出去,而大猩猩则是在大约600万年前。进化用了200万年的时间才补上了0.6%的差异。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之为人,在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大脑额页正因如此,我们才具备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反思能力”——也许恰恰就是人与猴子之间3%不到的差异的具体体现。有有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拥有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最终拥有了强大的心智力量。如果,我们不去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我们的大脑所控制。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 你的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煞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当一个人身处极大痛苦之中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即便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对我们的痛苦往往并不十分了解。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当我们觉得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我们自己的痛苦我们亲身感受,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又很难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不努力分辨,我们当然会觉得我们自己最痛苦。我的经验是,了解这个机制的好处在于,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我们就很容易,或者是起码更容易忍受那些痛苦。我经常这样提醒我自己,我再痛苦,在目前这个阶段,肯定还不是最痛苦的人。心理学家斯科特帕克曾经详细记录他所遇到的最为夸张的,最具戏剧性的案例。那是一个14岁的男孩,8岁那年的11月,他的母亲突然去世。9岁那年的11月,他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10岁那年的11月,他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造成头骨断裂,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11岁那年的11月,他从天窗跌了下来,造成臀部骨折。12岁那年的11月,他从滑板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骨折。13岁那年的11月,他被汽车撞伤,造成骨盆断裂。当我感觉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是从笔记本里翻出这两条纪录读一遍。到现在为止,我也没像那个男孩儿一样不幸——他太不幸了,甚至有规律地不幸!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竟然能运用心智把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上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
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一位朋友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概括说,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差不多五年前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了一本书,名字是《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所谓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所以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读完了。掩卷之后只能长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讲,这种大师的境界,正是所谓的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艰,钻之亦不可得。知易行难啊。每天坚持写日记,只记录自己的岁月。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事件-时间日志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能更为详尽。在写日志的时候记录自己做了什么,并记录做这些事情花了多长时间。这样会使自己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把我的事件-时间日志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我做过的每件重要事情时所耗费的时间开销。对每个人来说,懒惰都曾经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的感觉的。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你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下去,让时间白白度过,不给你带来一点收益。最要命的、也更可能因为你没有记录而带来的结果是:你根本就没体会到自己有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重新发现一些重要的道理——原因只不过是自己暂时或者很久之前把这些道理忘得一干二净——基于种种原因。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以下当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了——不信你就试试看。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昨天你都做了什么。逐条记录下来,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做那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认真的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周你做了什么,上一个月你做了什么,上一个季度你做了什么,上一年你做了什么。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晚上回忆一下并记录当天你都做了什么。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随时记录你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这些练习全部做完,如果你觉得筋疲力尽或者看着这些记录心惊肉跳,我就要说我最喜欢说的那句话了: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在养成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的良好习惯之后,就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每天花上15到30min的时间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为了表达方便,把这些列表中的事情成为任务。不能罗列太多,要进行选择,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如何选择呢,可以给每个任务标上权重值,用1,2,3来进行标记分值。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是否确实有益。如果,你甩甩头,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你都应该做。但是,请你认真面对你自己,过去你一直是这样用理智指导你的行为的么。往往,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就可能会痛苦地发现自己经常仅仅因为非常有趣就去做那些其实无用的事情。不用跟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不清地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什么所谓的理想或者痴心妄想。那你现在就开始参照着那个你自己的哪怕是不切实际
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个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的或者显得不重要的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记录、观察、回顾、思考,你就明白,有些事情不必再记录了——例如那些固定支出之中的大部分。而同时,每天早上在制作时间预算的时候,你不会再那么天真地把每一分钟填满了——因为你现在更加清楚地知道并平静地接受总是有意外出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39418-1034547.html

上一篇: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书笔记
下一篇:欢喜---吴伯凡和梁东
收藏 IP: 222.178.10.*| 热度|

4 徐令予 彭真明 马秀兰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