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j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jifei

博文

救救我们的“语言”

已有 3972 次阅读 2013-1-19 15:05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语言, 中华文化, 拉丁文, 经典的, 张海霞

    读过张海霞老师的博文-“救救语文教育,救救我们的中华文化!”,感触良多!

    对于语言,有些看法拿来与大家共享。

    语言是有精神的,使用它的时候便引入了一种认可、一种精神格调。人类社会进步在于不断的解读,对已有事物的重新解读和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式解读。世界是模拟的,语言是离散的,不同的语言自是对环境有着不同的关注与理解,伴随着一种精神情感。这可能也是语言翻译之间最大的障碍,不同的文明自是对同一种现象有着各自独特的解读,这是一种精神,一种选择!

    语言同时也是有生命的,语言的壮大在于使用者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同时使用者群体还应该以之为美,希望通过这种艺术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于世界的理解,古诗便是如此,做到精益求精,方能百嚼不厌,流淌出的是一种美。拉丁文用来命名,估计就是这个意思,它不会被重新解读,所以意思便明确万分。

    语言还是有灵魂的,语言的灵魂在于在这个语境中发生的事情,语言之魂可以简化表达,是一种经典的封装。典故就是最真实的魂,语言表达的精炼莫过于此,短短几行,情真意切。中国是个有故事的国家,自是有着丰富的灵魂语言的国度。

    拯救语言,如果仅是出于感情的一种挽留,那他离结束恐怕就真的不远了。改变应该从基本做起,严于律己,尚需要大家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术范围上保持自身的严谨,主动地去学习、修缮、使用(古汉语的好处就是如此,学术的文言文表述与生活的白话表达格式不同,更追求精炼);让语言散发出生机还需要一步步走起,从基本思想上做起。只是学术界,大家不在意国内同事的认可,需要拿到国际上对比,需要读英文文献,需要发英文论文;普通的生活中,学好英语可以找份像样的工作,但是学好汉语就难说了,清高的像孔乙己,还是...

    我想我们现在还是有两种语言,只不过代表学术的文言文渐渐被英文替代,而生活的白话也渐渐被广告同化,而这又不仅仅是语言的现状,更是民族状态的一种解读、一个缩影,认同感,恐怕愈来愈远,对当代的国人来说!

    自己都不认可自己,还想有质的提升,是不是痴人说梦啊!

                                                                       2013.1.19于南农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38600-654662.html

上一篇:人生不只是游戏
收藏 IP: 83.171.31.*| 热度|

3 王善勇 曹聪 张海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